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学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哪些词的运用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
明确:“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的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答: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做了铺垫。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明确:诗人以“人生如梦”自慰,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表现他不忘世情的入世精神。
6.与赤壁相关的英雄人物很多,苏轼为什么突出地写了周瑜?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答:
明确:(1)周瑜青春年少,春风得意,又是赤壁大战击败曹操的主要指挥员,这正与自己青壮岁月已逝,却屡遭贬谪、功业无成的遭遇形成鲜明对照,作者写周瑜其用意在于借周瑜的形象反衬自己,抒发自己的悲壮情怀。
(2)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方面要表现周瑜年轻有为;另一方面是以美女衬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风采,更便于抒写自己的情怀。
(二)研习《定风波》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7.《定风波》一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试完成下表。
词序的内容 对应词中的原句
沙湖道中遇雨 ①
同行皆狼狈 ②
余独不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已而遂晴 ③
明确:①莫听穿林打叶声 ②何妨吟啸且徐行 ③山头斜照却相迎
8.《定风波》一词中的小序是否可以删掉?试作简要分析。
答:
明确:不可以。词前的小序交代了词作的背景,是对词作内容的补充。词就是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展开的,而且小序和词的一些内容互相照应,特别是“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对比,对词人在词中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几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答:
明确:(1)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2)“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时其“独不觉”,仍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10.《定风波》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小事,深刻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答:
明确:作者出游,归途遇雨,从自然界的风雨进而联系到人生的风雨,以小见大,借题发挥。于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中表现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表达出旷达潇洒的人生态度。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