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人教版必修四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2-10 14:32:3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裣衽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他泼墨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
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群小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他却执着地挂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待他不好,但他却从来不压迫百姓,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解缓灾疫,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钩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与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置。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国计民生的大任。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鬂发先白,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关百姓国家,下系骨肉情怀。
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   佳作赏析
文章侧重引用苏轼的三首诗,表现苏轼的三个不同时期肩负的不同使命,同时文章又能将苏轼与众多的历史名人进行横向对比,突出苏轼的肩膀厚实、宽大,能够承担个人和历史的大任。
写作借鉴
1.学排比
采用排比句的方式开篇,一方面增强了气势,更有力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另一方面,突显了苏轼的“至情”“真我”“挚意”等特点。
2.学引用
引用苏轼的诗句,一则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二则使苏轼的肩膀更具真实感人的力量。
3.学对比
把苏轼与陶渊明、杜甫、辛弃疾等人进行对比,凸显苏轼肩膀的宽大、厚实、不可逾越:有情有义,有忠有信,有仁有爱。
4.学结构
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三个并列式分论点的方式——“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来进行论证。这种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
[翻译] 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明理知义] 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仅要学问高深,而要品德高尚,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在强调君子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修养的同时,我们不妨从反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缺乏学问道德修养的人,妄尊自大,没有礼貌,不懂礼仪,言行随心所欲,没有约束,他还能被社会接纳吗?不能,他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所以君子只有博学识广,以礼制欲,循礼而行,才能称之为君子。
 
闵仲叔辞侯霸
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①,虽周党之洁清②,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③饮水,遗④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⑤,应司徒侯霸之辟⑥。既至,霸不及政事⑦,徒劳苦而已⑧。仲叔恨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⑩,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⑪也。”遂辞出,投劾⑫而去。
[注] ①节士:有节操的人。②虽周党之洁清:即使是周党那样洁身自好的人。③含菽:吃豆类食品。④遗:送。⑤建武中:建武年间。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⑥辟:征召。大官以个人名义聘请。⑦不及政事:不谈治国正事。⑧徒劳苦而已:仅仅说些寒暄慰问的话。劳苦:慰劳(闵仲叔一路上)辛苦。⑨恨:遗憾。⑩明公:对侯霸的敬称。⑪失人:对人认识不清。⑫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是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
译文:                                                                                  
                                                                                  
参考答案:如果您觉得仲叔才智不足以来谈论政事,您就不应该征召我来做官。
参考译文:
太原有个叫闵仲叔的人,世人都说他是有气节的人,即使是周党那样廉洁清高的人也自以为不如闵仲叔。周党见到闵仲叔口中含着豆类食品来喝水,给他生蒜,闵仲叔接受了却没有吃。建武年中,闵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征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用政事来问他,只是慰劳他(说些寒暄慰问的话)罢了。仲叔遗憾地说:“开始受到您的任命时,我又高兴又害怕,现在见到了您,我既没了兴奋也没了恐惧。如果您觉得仲叔才智不足以来谈论政事,您就不应该征召我来做官。征召我来却又不用我,是对人认识不清。”于是他辞去官职,扔下一封离职信走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