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课《拿来主义》精品教学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学习目标]
1.理解“拿来主义”的实质和蕴含的道理。
2.学会运用比喻、类比等论证手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3.分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一)研习第1~4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第1自然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答:
明确: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2.分析下列语句的含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答:
明确:(1)“大师”暗含讥讽,“捧”表现了“大师”们恭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显得多么寒伧可怜,可悲可笑。(2)反语。正话反着说,讽刺更强烈。(3)这句话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要亡国灭种。
3.鲁迅先生为了证明“送去主义”的危害,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呢?请简要分析。
答:
明确:采用了类比的方法。 尼采:自诩是太阳——“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只送去,不拿来——亡国灭种。
(二)研习第8~10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4.本文把“大宅子”比喻成文化遗产,批判了哪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占有”“挑选”文化遗产的?根据本部分内容,完成下面两个表格。
表格一:三种错误态度
三种类型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① 徘徊不敢进 ② ( ) 不加选择
昏蛋 保存清白 ③ 全盘否定(虚无主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④ ( )
表格二:“占有”“挑选”的方法
喻体事物 做法 本体事物 态度
⑤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⑥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害(使用)
烟枪和烟灯 留一点,毁大部 ⑦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姨太太 散去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 ⑧ ( )
答:
明确:①怕给染污 ②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③放火烧光 ④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⑤鱼翅 ⑥送药房供治病 ⑦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⑧剔除(毁灭)
5.文章结尾共由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请根据提示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① 总之,我们要拿来。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