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人教版必修四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精品教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2-10 14:36:29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9)清晰(xī)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囊囊括(náng)囊揣(nāng)   (2)度度日如年(dù)忖度(duó)
(3)畜畜生(chù)畜牧(xù)   (4)挨紧挨(āi)挨打(ái)
2.语境辨析法
(5)从前,他在一个磨(mò)坊给地主干了二十多年活,受到的磨(mó)难简直不能提。
(6)由于思想,宇宙没(méi)能吞没(mò)我,我却囊括了宇宙。
(二)写准字形
1.xiāo(消)磨xiāo(销)毁红xiāo(绡)xiāo(硝)烟   2.枯zào(燥)无味zào(躁)动不安zào(噪)音zǎo(藻)饰
3.wǎn(惋)惜委wǎn(婉)wān(蜿)蜒   4.mí(弥)补mǐ(弭)谤
5.tiē(贴)近请tiě(帖)zhān(沾)染   6.清xī(晰)xī xī(淅)(淅)沥沥白xī(皙)xī(蜥)蜴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2)垂暮之年: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
(3)枯燥无味: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4)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语境辨析(辨析正误) 青年人,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如果疏于引导,就会稍纵即逝,有时很难挽救。等到了垂暮之年,想挽救也来不及了。
辨析:“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这里理解为“稍微放纵就会走向邪路”,运用不当。“垂暮之年”运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
1.赋予vs付与
课本原句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
辨析 “赋予”,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付与”,指拿出、交给(钱、物等)。
即境活用   如今的昆明大观楼多了许多时代赋予的产物,原来的珠帘画栋、暮雨朝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流失vs流逝
课本原句   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辨析   “流逝”,指像流水一样消逝。主要用于时光、岁月等。
“流失”,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
即境活用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慈禧陵中其他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依据提示补充完整空缺内容。
 
 
 
明确:①“我”享受生命 ②享受生活的正确方法 ③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④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⑤童年生活的基本规矩
2.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最后一段说到死亡? 
答:                                                                                 
明确:一般人都害怕死亡,但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用死衬托生命的珍贵。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把握三篇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分析重点语句的含意并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3.学习从小事入笔、小中见大、平凡中寓深意的写作手法。     
 
(一)研习《热爱生命》,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哲人”“我”“糊涂人”对生命分别是怎样认识的?
答:                                                                                 
明确:“哲人”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希望全部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2.《热爱生命》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                                                                                 
明确:这句话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是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的,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3.“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一句有何含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