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反思:《第一节 三角镇三大农业园区介绍》教学反思
- ·下一篇反思:《第2课、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中山市石岐中学 黄妹兰
一、教学反思
《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校本课程,是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与环境教育的密切关系,基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医学卫生的密切关系,而开发的一门拓展性的开放的教学课程,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外进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这门课程有如下特点:
一、 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所选的内容紧贴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技能和素质背景,大多数学生对课外调查、参观考察活动感兴趣,愿意选择“活动”和“实验”形式的课程。
二、 课程实施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环保素养。
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测定中山市城区酸雨调查、室内装修污染、各种环境中细菌的数量、“ 禁塑令 ”实施情况、蔬菜农药污染情况调查、电动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课堂的环保知识渗透,学生切实感受到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造成的危害,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领悟到人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生活环境,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我们的《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校本课程所选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时效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新的环境污染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如汽车尾气排放、PM2.5、重金属污染等;如曾被禁用14年,现被认定为可回收再利用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已于2013年5月10日解禁,允许生产使用。这样,白色污染是否卷土重来仍有待观察。我们应根据社会环境新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教学论文:
校本课程《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创造物质繁荣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伴随而生,且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是当今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沙尘暴、酸雨、赤潮、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等等。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后代保留洁净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学与环境教育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我们结合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开发了本校本课程。
我们这一课程有如特点:
一、精心编制校本课程内容
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测定中山市城区酸雨调查、室内装修污染、各种环境中细菌的数量、“ 禁塑令 ”实施情况、蔬菜农药污染情况调查、电动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等。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学期分配 备注
七年级上学期 七年级下学期 八年级上学期 八年级下学期
第1周 白色污染与防治知识讲座 中山市城区酸雨调查(一) 《你吃的蔬菜安全吗》——蔬菜上的农药污染情况调查报告(一) 《争议声中,电动自行车何去何从》——中山市电动车使用情况调查(一) 1、每周1个课时,按照课表上课。
2、每周按计划完成相应内容,有关调查获取资料的很多内容需要在课外时间完成。
3、大家把调查获取的资料带到堂上讨论汇总,形成共识。
第2周 调查研究“禁塑令”实施情况的社会活动(一) 中山市城区酸雨调查(二) 蔬菜上的农药污染情况调查报告(二) 中山市电动车使用情况调查(二)
第3周 调查研究“禁塑令”实施情况的社会活动(二) 中山市城区酸雨调查(三) 蔬菜上的农药污染情况调查报告(三) 中山市电动车使用情况调查(三)
第4周 调查研究“禁塑令”实施情况的社会活动(三) 中山市城区酸雨调查(四) 蔬菜上的农药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四) 中山市电动车使用情况调查(四)
第5周 调查研究“禁塑令”实施情况的社会活动(四) 模拟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实验(一) 调查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数量(一) 健康时尚的骑行生活——中山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一)
第6周 室内装修污染知识讲座 模拟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实验(二) 调查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数量(二) 中山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二)
第7周 室内装修污染调查(一) 模拟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实验(三) 调查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数量(三) 中山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三)
第8周 室内装修污染调查(二) 模拟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实验(四) 调查不同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四)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参观花鸟市场
第9周 室内装修污染调查(三) 商店售卖的各种食品添加剂调查(一)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参观菜市场,认识丰富多彩的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参观花鸟市场,认识各种鸟类花卉
第10周 室内装修污染调查(四) 商店售卖的各种食品添加剂调查(二)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参观菜市场,认识各种贝类、爬行类(龟、蛇等)、家禽类、家畜类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参观农田,鱼塘
二、精心设置教学模式
《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校本课程,是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与环境教育的密切关系,基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医学卫生的密切关系,而开发的一门拓展性的开放的教学课程,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外进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
要真正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仅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学生带出课堂,亲眼目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制性、互动性、协调性。引导学生进行学案设计,自己阅读、预习交流、制定目标、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等。
教师把全班学生合理分组,给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关心周围环境问题和社会热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在调查研究中,去接触、观察、感受社会,鼓励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做环保的志愿者,进行环保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