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说课:《校园德育之我见》说课稿
- ·下一篇说课:Unit 4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第四课时说课稿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
对于“行省制”这一难点,教师可直接提出问题: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的目的及作用是什么?假如你是元政府,你为什么建立行省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定会弄清:它开创了我国省级政区的划分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了对西藏、台湾等地的管辖,使当时民族之间进一步融合,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关于民族融合方面,应参照课本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汉人到边疆会起什么作用?少数民族到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会出现什么情况?许多外国人同汉、蒙等族长期相处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等。通过主动探究自然得出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第三步是小结,让学生争辩补充去做。这样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又能使之进一步掌握重点。最后评出优秀者予以表扬,这样更能激发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意识,培养探究习惯,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五)验收,即反馈验收。目的是检查应用实践能力。美.詹姆斯说:“只有让学生把单一的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使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能应用于实践,达到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育思想、训练技能之目的。我主要采用问题式,屏幕依次打出:
1、成吉思汗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他的名字?为什么坚强、机敏?(能突出重点、加强记忆、并学习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元朝怎样建立?南宋何时灭亡?(使其捋清时间、弄清人物、对付考试填空题。)
3、 对文天祥的诗怎样理解?(使学习其精神,发扬民族正气。)
4、元世祖时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有何发展?(使进一步掌握元朝经济繁荣昌盛的原因及表现,从而确立元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5、行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进一步突破难点。)
6、元朝民族融合表现在哪四个方面?(通过看书回答,进一步掌握难点。)
7、元末有诗曰:“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说明什么问题?(这是开放性问题,答案要求不一。能训练学生拓展思维。)
8、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统一全国、幅员辽阔、实行行省制,加强了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这样能进一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9、 屏幕再次显示:三个年代:1206、1271、1276。
三个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根据教育心理学儿童的记忆特点,再次强调重点,增强记忆)
通过反馈与验收,既检查了本节教学的成败,可找出优缺点进行发扬或纠正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又能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技能。
七、作业布置:1、随堂检测和填充图册。2、为办历史手抄报准备一份材料。3、预习下篇。(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便于下节学习的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攻克重难点)
八、教后反思:本节课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发扬学生主体作用为指针,以指导自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为方向,以践行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运行体系,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加速教学改革,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为目的,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完成了任务。如何使历史课更有趣、更有引力、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更好地处理重难点?这是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要肯登攀,险峰之上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