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说课

《高粱情》说课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11:56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高粱,养育一方人
——《高粱情》说课稿
一、说教材
《高粱情》是小学语文人教大纲版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从内容上说,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归纳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1—2自然段,开篇点明了高粱在“我”心中神圣的地位,描写了高粱整体上给人留下的印象。接下来3—5自然段讲高粱根的特点:气根多;根味苦;扎根深。其中对气根的描写尤为形象。作者用了比喻句,先将气根和“榕树的根”作比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土地,说明气根的坚韧;说气根“仿佛擒拿住一个宠大的活物”说明气根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高粱根的品性:坚韧、有力。最后第6自然段写高粱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对“我”的意义,升华了中心。
课文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情意。细细品位,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线其实有明、暗两条:
明线——作者对高粱的“情”。学生通过观察课文配图,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方法可以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从而感知作者对高粱的坚韧不拔的品格的赞美之情。
暗线——作者对故乡的“情”,对有着高粱品格故乡人的“情”。要让学生领悟到这份情,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背景——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小村庄:那里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高粱是唯一可以生长的粮食作物。通过教师的解说,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学生能了解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和高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感知作者对故乡的“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高粱的同时,也养育了一方人。生活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故乡人同样具有高粱的品格,他们也是作者赞美的对象。这份“情”更含蓄,更耐人寻味,通过对这种情感的剖析,学生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课堂延伸的小练笔无疑又加深了学生对这种表达方式的理解。
在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语文新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通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由于高粱这种事物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单凭文字学习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很难理解高粱的特点,尤其是根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我从课文配图出发,让学生看图说图写图,同时又重点介绍高粱生活环境恶劣。这样的设计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高粱的特点,从而感知高粱的品格。
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在课文的教学重点解决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对作者生活背景的介绍,对高粱与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人们的密切关系的揭示,层层利导,逐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这是我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下面我谈谈我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牢牢抓住一个“情”字,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领悟高粱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并以课文配图为切入点,从图入手,着眼语言文字,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抓特点,悟品性,由物及情,由情导行。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一谈本课主要的教学思路。
(一)由图及文抓特点。
插图往往能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课文内容,恰当地指导学生看图,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本课的教学由插图入手,首先让学生看图,完成下列作业,整体感悟高粱的特点。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秆子
( )的穗头
( )的根
(2)用自己的话说说高粱的样子。
(二)边读边练悟品性。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作者对高粱的感情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课文感情真挚细腻,语言富于哲理,要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既要注重朗读的形式,更要注重朗读的质量,把高粱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1、对比读。高粱的品性,课文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画出有关对比的句子,然后分组(按内容)指导朗读,从中体会高粱的品性。
(1)“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高粱好种”。
(2)“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很难拔动高粱”。
(3)(高粱)“就像一个摔跤手”。(摔跤手要)“站得像高粱一样”。
第一组句子写出高粱“耐得住大自然折磨”,初步展现了高粱的“坚韧”的品性;第二组句子写高粱的根,这是高粱为什么那么“坚韧”的原因;第三组句子揭示高粱和摔跤手的辩证关系,由高粱“坚韧”的品性过渡到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2、寻因寻果读。课文多处前后照应,且具有因果关系,教学时指导学生寻因寻果朗读,可以起到读练结合的效果,同时解答了课文的疑问,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