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说课

“正确把握作文的审题立意”说课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11:56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后来,我去姥姥家。到她屋里,正看见姥姥在缝裤子。我想到了身上的大衣还有一个扣子没有缝,就想让姥姥给我缝。我跟她说完,她却说:“都这么大了,这点小事自己应该能做的,要是你小时候,姥姥就给你缝上了,可现在,你也该锻炼锻炼了。”说完,递给我一根针、一根线,还有一颗扣子,我拿过来,自己把它缝上了。
其实,掉扣子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从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在(有)爸爸妈妈哄着,是“小皇帝”、“小公主”,懒惯了,让自己做点事真费劲。虽然我们现在正在上初三,学习很紧,但还是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些事。其实,我们在家里足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锻炼锻炼也是很好的。

「材料Ⅱ」
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家楼前有棵梧桐,整日整夜与我对视着。
它真的好大,足有合抱之粗,挺直的躯干和树枝犹如“有志之士”不断向空中攀援;看那如盖的树冠,披肩掩面。宽大的树叶不停的翻转,像无数只眼睛偷偷斜视着你呢!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我们家的小楼刚刚完工时爸爸栽下的。刚开始它只有一枝独立的干,看上去那么瘦弱。同它一起载下的还有几丛冬青和几株白杨。随着岁月的脚步,它不断的长大、变粗,从从容容地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着生活的风风雨雨,伴随着我渐渐长大。
春天,我期待着它发芽,夏天我欣赏着它的繁华,秋日里我品味着落叶飘零的意味,冬天我咀嚼它虬曲盘旋的枝干。闲暇时也帮父亲侍弄他那冬青环绕的花坛。
一次深秋的夜半,狂风忽然紧扣窗棂,我从酣梦中惊醒,了无睡意,担心着外面的梧桐树,浮想联翩,披衣下床,临窗而观,夜如墨染,只有远远的几颗寒星在天边眨着庸懒的睡眼。
风依旧肆虐着,最让我放心不下的还是那棵梧桐,它独自承受着那一份突然来自天边的苍凉,它能挺得住吗?望着那只能依稀可见的黛青色轮廓,我内心不禁为它担忧起来。大风过处,耳朵中传来的是枝枝叶叶簇拥而起的呼号,我分明听到了梧桐枝叶分崩离析的声响,像及了一曲凄哀的歌谣,我心中一颤,默念着那寒风中的梧桐,希冀着黎明的到来。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风雨过后是晴天”我感叹着!温柔的阳光让我愉悦。光明总比黑暗好。
心中还惦记着那昨夜风中矗立的梧桐,推窗而观,那冬青却依然青翠,那白杨虽有枝叶飘零,却还见那泛黄的树叶摇曳!再看那梧桐,只剩下遒劲的枝干像一个个瘦骨嶙峋的甲骨文!那一夜的风啊竟然凋落了梧桐满树的生机!我悲哀。
“这梧桐长的真快!”扫树叶的父亲喃喃地说道。我这才发现,短短的几年它足有白杨的两倍之粗!而那同栽下的冬青虽年年青翠,可又何曾长高过?
我幡然醒悟:舍弃是一种智慧!梧桐你用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妙,服从自然而有抗挣自然,畏惧自然而又洞悉自然!梧桐你早早的落叶,其实不是妥协,不是退缩,而是早早地积蓄来年生长的力量!
看着满地的落叶,我仿佛听到了你潜滋暗长的声音!

「材料Ⅲ」
深化作文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以小见大。
比如:在写到自已迫于家长的要求,在周末还补课,学生从而提出“我们需要补课,但我们整个社会更需要补一节课,一节实事求是的课。”这一含义深刻、见解新颖的主题,让人不能不佩服小作者们独特的感悟能力。
2.平中见奇。
打磁卡电话太平常了吧,可小作者在面对不断缩小的卡中数值时顿发感慨:“生命不也如同一张小小的磁卡吗?所不同的是,我们常会忘了在我们的大脑中也有一个显示器,告诉我们有限的时光还剩多少。而当生命倒着计时,那年年减少的数字,便会提醒我们——来日不多,该做的事情得赶紧去做。”立足身边的平常事,“化腐朽为神奇”,给我们以切实的启迪。
3.由表及里。
就是透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这种方法反映作者运思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很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如材料Ⅱ《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认真的分析,反复思索,获得深沉意蕴。生活中有许多事,使人动感情,很激动,这时候往往有某种片面性,需要冷静一下,把事情的几个方面都考虑一下,就会发现深一层的意。
4.联想出新。
一个学生写《蛛网》先从蜘蛛结网捉“飞来将”事写起,然后写到法网如蛛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出犯罪分子终究难逃法律制裁,写出了新意。只要我们浮想联翩,眼前就将是一片新的万花筒。
5.巧取角度。
写“让座”的题材,一般的同学的立意肯定放在助人方面,但如果变换角度,选择了一个老者给读书娃娃让座就显出受脱俗的立意了。这一来体现的主题就变成了老者对少者的爱护以及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再如,有个同学对“安”的理解,写了“家有女儿谓之安”,就写家中因为自己这个宝贝女儿一家幸福快乐温馨而美好。这些写作角度能让人眼前一亮。

「材料Ⅳ」
同情?愤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脱离了生活你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当真正溶入生活之中时你又会感到它的绚丽多彩。生活的启示录就像一座神秘的宝藏。你离它越近,就会得到越多。而对于我,这个处事不丰的中学生来说,则仅仅翻开了这本大书的第一页……
在我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都要路过立交桥、商店、市场,我穿梭于拥挤的骑车人群中,人间的百象,尽收于眼底。
一次,我骑车回家的路上,在八里台桥下,由于人群拥挤,我只好推着车随着人流往前走。突然,我不经意地发现,在道边上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我细细打量着:他蓬松着头发,可能由于经常不洗脸,露出紫黑色的亮光,身穿一身黑裤褂,袖口、领口都扯开了口子,还满是黑油,再往下,光着一双脚,黑乎乎的。他跟前的路面上摆着一个掉了瓷的大碗。我还特别注意到:每当有人走过时,他便慢慢地抬起右手,用乞求的目光遥望着,似乎在盼望着什么。这以后,我经常在那一地带看到那个人,他抬起的手,他乞求的目光,一次一次地萦绕在我心中,我分不清我是在同情还是什么。
终于有一天,我推着车从他身前走过时,他抬起了头,伸出了右手,乞求似地望着我。我停了下来,望着他的眼睛,我感到那乞求背后是痛苦与无助。“他怎么会这样呢?他难道不能自立吗?”我心里想着,这时,他的手还在举着,似乎永远不会落下。我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扔到碗里,突然,我感到他的目光变了,由乞求变为愉悦,获得一元钱就像他一生的愿望一样。“可是,他还有半辈子要活呀?”此时,我的同情已不再有了,我带着愤恨,飞速骑上自行车向前骑去,我觉得我刚刚把一元钱给了一个听天由命、自暴自弃的人。
从那以后,我总在想着:这难道就是他的生活吗?可深深琢磨一下,假若我现在不知努力,将来不也是一样的吗?所以,每每我遇到困难或我想半途而废的时候,那手、那目光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困难之中的人,绝不能就此沉迷、堕落,而应竭尽全力地去解决它、消灭它,这就是生活告诉我的。


 

上一页  [1] [2] [3]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