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说课

“正确把握作文的审题立意”说课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11:56

“正确把握作文的审题立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现行二期课改教材中对于写作,融入到单元的“主题式教学”中去,没有专门的写作知识的介绍和写作技能的训练。这给我进行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定不利因素,造成作文教学的无序性,缺乏系列性。
但《语文课程标准》把“随笔”作为写作独立成一部分,也在“一般体裁文章”中表述到:“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作文中学会审题立意,也就加深了对题目的认知理解程度,明确集中、新颖深刻。
二、 【说学情】
首先,中考作文的倾向是全命题式记叙文。往往题目中关键词赋有比喻或象征含义,要求学生在行文中由文题展开,并结合自身对生活得出深刻的感悟。
其次,是源于我们现在学生作文的现状。从几次月考的全样本分析中,我注意到所教学生的作文平均分没有达到区阅卷的基准分。分析发现其中的审题立意方面很不足。
再次,从个人角度来说,对于这一届学生在文章的审题立意的指导方面做得不够。本学期参加了“作文研修班”,在诸老师的指导下,对感悟、立意方面也在做研究尝试。希望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作文指导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说教法。】

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引导点拨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3、比较法。通过不同作文比较来启迪思维,提高认识。
4、讲练交流评结合法。这是作文指导课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5、朗读法。通过朗读,有利于学生对情感的体会。
6、以读促写。在阅读分析中,明确目标,学会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四、 【说学法】

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写作是自我进行表达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达有时需要学生进行探究辨别选择,自主独立行文立意。
2、讨论归纳。合作交流又能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的能力,在交流中学会去粗存精,分别归类,从生活素材中挖掘深意。
3、联想发散。我引导学生从话题出发,指导学生顺应思路自然展现各种联想,由浅入深,明确写作的内容,学会审题立意。

五、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
(2)通过比较、学习,初步学会在生活中感悟;
(3)通过范文、实践,掌握从自身现有的材料中挖掘深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题目的深层含义;在学习,初步学会在生活中感悟;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能从自身现有的材料中挖掘深意。
教学工具:PPT、教学材料Ⅰ~Ⅳ
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突出层次性,逐步推进,在不同层次与坡度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的训练也尽量能步步推进。

六、 【说教学过程】

“审题立意”作文教学案例之一
画龙点“睛”——正确把握作文的立意
【设计思路】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作文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看一篇作文是否深刻,对读者而言,主要看能否感动、能否启迪、能否熏陶;对文章而言,主要看说理是否透彻、思想是否深刻。针对所教学生写作上的立意肤浅的弱点,进行辅导训练,使其提高写作水平,开掘出精警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多形式地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度,找到“睛”。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训练,能够深化自己作文的立意,学会点“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pages_luzhuba]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说明
(一)
导入新课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这就是 “画龙点睛”的故事。现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对于我们的写作而言,就是要好好把握文章的立意。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那么,同学们在立意时应注意什么呢?
通过相关的故事导入本课学习,既营造了亲切有趣的气氛,又切合教学目标,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同学们,阅读材料Ⅰ、Ⅱ,比较一下哪一篇作文在立意上明确、深刻,并说明理由。
2.在学生阅读思考后,指名点评。
3.教师小结:
《生活给我的启示》结尾说“虽然我们现在正在上初三,学习很紧,但还是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些事”,那么,扣子掉了到底是我们自己的事呢?还是帮爸爸妈妈做事。立意很肤浅,所以作文成绩肯定不会高。
《其实并不是这样》从深秋中梧桐落叶的自然现象出发,托物言志,写出了梧桐懂得舍弃的道理,有力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其实舍弃也是一种智慧。这篇作文启示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从一点出发,发掘人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使文章的立意突出、鲜明、集中。
在对比中,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出材料中的优劣之处。

在点评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立意有了初步的体会。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