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说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说课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11:56

我说课的内容是《侵略与反抗》,选自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下面我分八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探究、大胆质疑、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基于新课标的这种教育理念,我在设计《侵略与反抗》一课时 ,着力于使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轻轻松松的获知.
二、说教材
从内容上讲,一部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奋斗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压榨了100多年,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狼狈为奸,使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耻辱,许多仁人志士救亡图存。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开天辟地,伟大的中国gcd诞生了,科学的理论、英明的领导,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我采用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这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配以录像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三、说学生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她)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它既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更不可能去进行直接观察,因此让他(她)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除此之外, 从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上看,他们有好奇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这有利于课程的进行;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搜集信息的途径较多。
四、教学目标
1. 本课的地位
一部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奋斗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压榨了100多年,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狼狈为奸,使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耻辱,许多仁人志士救亡图存。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开天辟地,伟大的中国gcd诞生了,科学的理论、英明的领导,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图片、实物、史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模拟时事报道,加深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时事报道的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通过撰写事实报道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3. 活动重点及处理办法:
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侵略者的本质。通过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使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
4. 活动难点及处理办法:
各小组对资料的搜集、加工与整理;撰写报道内容的时空顺序。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讨。教师深入各组进行指导。
五、说教法
●问题情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学习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说学法
把联系阅读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七、说教学流程
(一) 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近代中国的屈辱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问题,并让他们合作讨论共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三)互动释疑突出重点
根据教育心理学可知,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提供给学生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让学生采用小记者采访的方式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内容形成线索,知识系统化。
(四)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血雨腥风──列强的侵略
第二板块:血海深仇──列强的侵华罪行
第三板块:血铸中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四板块:血的教训──沉思过去 面向未来
(五)拓展延伸留有余味
在这次活动课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把“时事报道”文稿,分组分类编制图文并茂的“侵略与反抗”时事快报。让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享受这一活动带来的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八、说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特色如下。
1.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主体性教学。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过程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3.教学生活化。本课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真正做到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