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说课

七年级历史说课 与山为邻说课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11:56

《与山为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通过垂直的牧场、如画的梯田、热闹的山谷三个典型的案例,来表现山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一幅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通过典型案例,比较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哈萨克牧民的游牧生活;欣赏哈尼人的梯田文化;关注卢索旅游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山区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当地居民生产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意识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天山山脉的垂直牧场,哀牢山区的梯田景观。难点是:哈萨克牧民利用山地牧场的科学道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能。因此,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了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员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各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群体讨论,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
在学法指导上,为促进学生崇尚知识追求真理,尽量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主要采用学生说,同桌相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表述问题的能力;采用学生自己评价,互评互判互补,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山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幅简便易得的景观图片,并亲手绘制教学挂图,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搜集各种资料,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课堂教学是完成上述构想的最佳途径。因此围绕上述构想,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综合探究;信息交流,互评互判;整合知识,延伸拓展。依据这一逻辑顺序,层层递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用激情导入法,用《我们新疆好地方》优美的歌声将学生迅速带入到天山山脉的垂直牧场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第二步:自主学习,综合探究。
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并布置相应的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并展示相关内容的图片及挂图资料。
第1小组的讨论题是:哈萨克牧民是怎样利用山地草场进行垂直放牧的?其中包含哪些科学道理?
第2小组的讨论题是:哈尼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怎样理解“梯田是小伙子的脸”这句话的含义?
第3小组的讨论题是:你认为卢卡索的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第4小组的讨论题是:转场、梯田、滑雪分别怎样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基本论据,了解了天山、哀牢山、阿尔卑斯山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论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突破重点和难点。同时,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是促其成功,帮其成材的引导者、领航人。
第三步:信息交流,互评互判。
各小组选派代表将本组内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其他组的成员也可参与分析评判。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领悟山区的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和谐之美。
第四步:整合知识,延伸拓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为点燃智慧火种,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山区发展的特点,然后展示多幅山区发展的景观图片,指出: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有的山区也都可以吸取这三个地区的经验,也可创造更新更美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某个山区,说说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山区资源的,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广,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以“我看山区的发展”为题写一篇调查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用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的观点去看待区域的发展,从而使理智和情感得到新的升华。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与山为邻》2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历史与社会》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开放性的课程。今天,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一课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一些想法。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帮助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既运用了前几单元的内容,又是对它们的一个延伸。《与山为邻》一课中共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由于时间关系,只能选取其中两个案例──“垂直的牧场”和“如画的梯田”,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山区生活场景,如诗、如画,如临其境。让学生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提出: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