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说课:说课稿:《掌声》
- ·下一篇说课:《知其不可而为之》说课稿
说课稿:《特殊的葬礼》
说课稿:《特殊的葬礼》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特殊的葬礼》,这是今年5月份我参加xx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时借xx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四班)的学生上的一节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点滴体会。
一、说教材:
《特殊的葬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课文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和补充的材料,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三、说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难点:
1.了解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被葬送的原因。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法之一—— 情境演示法:
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塞特凯达期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和几年后的逐渐枯竭,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和背景音乐的渲染,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掀起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较巧妙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
教法之二——比较教学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2.学法之一——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特殊的葬礼”进行质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为什么要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呢?”“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是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之二——朗读感悟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并做到了以读为主,读、说、写结合。“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由读,默读,分男生女生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从而已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发出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pages_luzhuba]学法之三——移情感悟法:
新课程强调我们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因此,我打破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名游客,看着眼前的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我出示图片后,又一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会说什么呢?”这样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感觉落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
六、说教学程序和设计意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导入新课,设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本着务实的态度,将写字教学渗透到了课堂教学中(尽管我的字写得不是很好)。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这节课由王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18课《特殊的葬礼》,请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题目。字是我们的第二张脸,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写,规规矩矩地写。题目中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大声读一下:“殊、葬”。(一边板书,一边讲:注意“葬”字的结构:中间是“死”,上下都表示草丛,死后埋入草丛为“葬”)齐读课题。知道“特殊”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不是一般的”)看来,这不是普通的葬礼,而是特殊的葬礼。那应该怎样读课题?接着又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呢?(学生回答:是为一条瀑布举行的,所以很特殊)这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更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一个国家的总统为什么要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呢?举行这样的葬礼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鼓励学生:相信同学们有能力从文中找到答案的。下面就请大家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待会儿我们一块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这样就比较自然地过渡到了整体感知课文和检查预习环节中。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因为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这篇课文已经预习得很熟了,学生的素质也很不错,所以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要求是快速浏览,占时也不多,也就是说我做到了了解学情。这样,在本环节中我要求两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后,便对字词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查。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出示文中出现的洲名、河名、瀑布名和总统名让学生读好:拉丁美洲 巴拉那河 塞特凯达斯瀑布 菲格雷特总统;二是出示了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今昔对比的两组词:“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和“逐渐枯竭 生命垂危 奄奄一息”,要求学生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好这两组词。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了评价后,接下来就带着在第一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过渡到了精读感悟环节。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