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省督导检查校长讲话稿
- ·下一篇公文:儿子婚宴上的讲话
运城市语文课题推进会交流材料
2、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积累。
我校课题组认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抓好阅读教学,就抓好了语言表达、写作手法、谋篇布局、思想立意等。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教务处每天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积累不拘泥于教师的要求,积累的层面是全方位的,或典型词语、或优美句段、或警醒性句段等。几个月来,学生确实收效颇丰。我们提倡教材中采用的典型写作手法,教师要重点加以引导性讲解,并要求学生在日记本上练习巩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pages_luzhuba]二、营造创新作文的氛围
1、创办校刊《春蕾》,搭建写作创新能力平台。
校刊《春蕾》专设《文化荟萃》和《智慧启迪》板块。《文化荟萃》板块介绍传统文化知识,名人励志故事等;《智慧启迪》板块着重积累发散思维性的小故事和哲理性俗语、谚语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两个板块,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创新作文夯实基础。
很多学生的优秀习作被选载到校刊《学生优秀习作汇集》版块中,更加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写作成功欲望和热情,同时也辐射和带动了更多的同学爱上写作。校刊营造出这种浓厚的写作氛围、激发出写作兴趣是我校创新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2、校刊中的教师写下水作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学期初,县教研室初中教研组对语文作文教学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每学期写下水作文3篇,35周岁以下的,每学期写下水作文5篇。
我校积极响应上级文件精神,对语文作文教学作了具体要求:单周写小作文,双周写大作文。双周大作文要求师生同题作文。周五作文课后,语文教师将所做文章交张宁校长办公室。学校办公室、语文组将教师作品修改整理后刊登在校刊《春蕾》上。张校长亲在挂帅,率先垂范,跟师生同题作文(在第四期校刊发表《回忆我的父亲》,第五期校刊发表《留住梦想》),全校语文教师积极响应,认真写作。我校校刊已连载三期教师的下水作文 30篇左右。现在学校中,很多教师虽不是语文教师,也都跃跃欲试。浓浓的写作氛围在我校已形成,师生们共同写作,共同欣赏,共同进步。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都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呈燎原之势,我认为,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着眼语文教学过程,树立创新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只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这是创新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我觉得应首先把鼓励学生的创新勇气和创新意识放在优先位置,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勇气和创新意识。如对春景的描写:朱自清的《春》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带给人的活力和希望;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出作者喜悦的心情;杜牧的《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晚景》等,他们也都是从一个侧面去描绘春景,抒发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及时引导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环境进行写作,学生会产生对“春”独特感受,写出别具一格 “春”的佳作。
[pages_luzhuba](二)指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创新素材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投入生活,与原汁原味的素材零距离接触。大作家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文章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莫泊桑为写好泼妇的形象,故意去惹当地有名的“吼狮”,以求得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路遥为写好煤矿工人的生活,把工作场地设在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煤矿。指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把课堂向生活开放,走进工厂、深入社区、参观学习、采访人物都做到有的放矢,用眼观察,用手记录,用心思索。日久坚持,学生所有的体验就犹如存在不同沸点的物质,遇到适合的温度便会燃烧,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三)引导学生自由写作,营造创新氛围
作文本无定法。要让学生写出别具一格的习作,应给学生作文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新颖、行文简洁等;摒弃作文的“八股遗风”和必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席勒化倾向”等等。教师可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写出新意。
(四)培育学生丰富想象力,获取创新灵感
在提倡写实的氛围中,联想似乎已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词语了,然而“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安徒生的瑰丽童话世界,虚幻的科幻作品,都是想象的杰作。现在的学生,那种三点一线式单调而紧张的生活,确实不能提供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每次课堂或考试中的作文里无不充溢着那种机械模仿式的作文,虽然做一些变形处理,但内容、形式等近乎雷同的文章可以说数不胜数,而有创新意味的只有那么宽,而我们的教学却又始终强调一个“真”,为了分数没办法,总不能不写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该反省呢?想象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的真实,我们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是在弄虚作假。其实,只要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管他飞得多高,它永远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地的。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想象能激发学生创新作文灵感。
(五)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掌握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