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省督导检查校长讲话稿
- ·下一篇公文:儿子婚宴上的讲话
运城市语文课题推进会交流材料
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思维的多元化训练。以前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习作指导,收到了初步的成效。求异思维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两个方面。作文指导中,应各有侧重地进行习作训练,以掌握创新方法。逆向思维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习作训练中,应有意识创设内容,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进行习作训练。在作文指导中,应有意识地从一个题目的此一面分析起,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想定势。让学生从彼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写出新颖独到的作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结构成分,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指导中,引导学生立意的多元性,观点的一致性和角度的广泛性,借助于想象进行思维发散,这是创新思维训练的重点。如以《未来100年》为题,让学生畅开心扉,大胆想象。这样学生会打开思想的闸门,用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坚持如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培养。
[pages_luzhuba](六) 抓住作文写作契机,激活创新思绪
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曾获得“世界邮政日”征文一等奖的辽宁省学生曾晖在总结经验时写道:“苦思冥想几天,也没想出一个思路,收到朋友来信,我脑子里便来了灵感。”“找准契机就把握住了纲领,我写得很轻松,很潇洒,可心说是一气呵成。”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扣人心弦。”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以激活创新思绪,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做好创新作文的评价
教师说:“为学生批作文是出力不见效的事情。”仿佛是在说作文是不用批的,这话很大成分上包含偷懒的意思。其实,深入反思,不是批改不见效,而是我们把批改的时间无限延长使之不见效了。如何能使之见效,办法有二:
1、学生互读互批式的评价,激发写作兴趣。
学期初,教师统一规定作文批阅的方方面面,如:错别字、语病、标点符号运用、优美句段、文章命题优劣、文章结构层次是否明晰、文章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等。作文完成后,由学生根据作文评分标准进行互评打分,并推荐认为优秀的作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作文中找基本知识错误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教师有重点地点评,指明写作方向。
教师不必要求自己的评语面面俱到,十分准确,只要用一颗真诚地心去读,把那些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如实表述出来,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予以毫不吝啬的热情赞扬,这样就够了。我校校刊学生习作后教师的评语也是不拘一格的,教师的评语像点亮学生写作的一盏灯,起到方向性指导作用。
第三阶段: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后期探索和研究工作并总结。
一、构建训练体系,促进作文能力。
1、依据教材单元章节,构建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训练;
2、针对作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写作手法、立意、选材等构建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训练。
二、课题成果全面展示。
1、对课题研究成果全面总结。课题组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相关课题成果以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呈现。
2、组织课题结题,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我们预设课题展示成果具体包括:《创新作文教学法》《教师论文集》《教师下水作文集》《学生优秀习作集》。
可能我们的做法大家都或者想到了没有实施,或者做到了没有坚持。那么,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实实在在的搞教研,持之以恒的从小事、从细节做起。虽然收效甚微,但终归会有所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