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在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公文:唐山市教育局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
县级教研训中心建设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会议局长讲话稿
从政策要求看,这是教育部、省教育厅在分析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及教师队伍现状基础上做出的重要部署,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师管理和培训水平,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电教、教研、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2004年,省教育厅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规定:“提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研、电教、电大工作站四位一体办学,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2009年,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规定各县区要对进校、教研、电教进行实质性合并。
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者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甚至已经到了你中有我、密不可分的地步。实践表明,越是有效的学习,越离不开研究;越是有效的研究,越离不开培训;越是有效的教育培训,越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做支撑。也许我们可以通俗地做这样的比喻:教研通过培训和电教可以生出“翅膀”,培训和电教通过教研可以连到“根”。三者的结合能够“如鱼得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现实需要看,多年来,我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等部门,努力发挥各自职能,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等机构长期分设,造成各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沟通和紧密结合,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随着教师学历教育任务的减少,要求进校的工作重心必须前移。需要贴近一线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着力开发多样化的模块式课程资源。培训的方式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应该紧贴教学实际,更多的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案例式、情景式、参与式、研讨式培训。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也越来越呼唤与培训的紧密结合。不仅研究方法需要向教师们培训,研究成果更有赖于培训进行推广,甚至有些鲜活的培训资源就是在有效研究当中生成的。同样的道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更离不开与培训和教研的紧密结合。
从我市情况看,市教育局从2008年着手启动县进校、教研室、电教站整合组建县级教研训中心工作,期间经过调研、考察、论证多项环节,提出了一些策略,也遇到了一些难题。玉田县率先在2010年进行尝试,进行了大胆改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相应政策,在资金、设备、人事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县教育局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过程管理,督导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玉田教研训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尤为可喜的是,他们结合教师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实施了“五环递进”培训模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提高了培训实效,很受教师欢迎。今年,省教育厅还在这里安排了部分省级培训项目,市教育局也在这里安排了“双赢工程”教师脱职培训部分任务。经过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玉田教研训中心的成立和实践证明,县进校与教研室、电教站经过系统的整合,再实行科学的定位和优化重组,完全可以达到1+1>2或者说1+1+1> 3的效果。
今年上半年,市教育局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我市的改革方案,并向市政府领导做了汇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给与了大力支持。经市教育局协调,市编办、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与我们达成了高度一致,给与了足够的政策支持。在四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县级教研训中心的性质、职能和级别,进一步强调了编制、经费标准,在教师职称评定比例等方面还给予了特殊的倾斜。
现在,整合县进校、教研室、电教站组建县级教研训中心的工作,已经是万事俱备,关键是抓好落实。为了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全部完成任务,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pages_luzhuba]一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会后,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及时向县(市)、区政府汇报,并主动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这项改革顺利进行,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二要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各单位一定要科学谋划,精心实施。要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方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要真心实意搞改革,不折不扣地把各种要求落在实处,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那一套。市政府将把这项工作列入对县级人民政府2011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之中。市教育局将在今年年底进行检查验收,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未按期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是注重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此次改革,涉及到一些人的工作调整,也可能涉及到一些利益的调整。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干部教师的思想工作,打造和谐顺畅的思想和舆论环境。要教育广大干部教师,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支持改革,形成合力。要和干部教师讲明白,此次整合、新建工作,不涉及谁吃掉谁、谁兼并谁的问题,更不存在相关职能部门消失的问题,相关人员、相关单位还在,只是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重新进行职责分工。相关职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得到加强。要逐步把县教研训中心建设成“五个中心”,即:上挂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县级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中心、教学资源中心、现代教育服务中心和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心。要努力实现兴利除弊、多元共赢,通过整合增进团结,合出干劲,合出实效,
三、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创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教师专业发展是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教育理念,经过国内学者的研究探讨和推广,已被广泛接受。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的过程。创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就是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一个平台,这是新形势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一种新的学校形式,而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不增加编制,增加和强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功能。它主要着重于两个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一是从外部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研训机制,促进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顺利衔接;二是大力挖掘、开发中小学内部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教师不断发展的内驱力,引导教师终身学习,使广大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真正把各中小学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