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地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免费下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4 00:31:1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5)生活垃圾经过收集、分类后,能直接焚烧的垃圾进入焚烧厂。焚烧产生的热可直接进行供暖等,也可发电提供电能。焚烧后的固体残留物经加工后可以制成各种建筑材料。
【答案】(1)废纸、废塑料制复合板;有机废料炼油;废包装纸盒造纸;废旧服装纺纱织布等。
(2)B
(3)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海放置污染水源。
利用率、是否便于居民使用、对小区景观的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污染环境、运输等
(4)C
(5)垃圾(分类)收集点;
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
再利用(或制砖、制肥、建筑填料等)
六、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说明:
①吸入少许颗粒物并非坏事。它们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②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2)酸雨
①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说明: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经典例题6]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14~ 16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    D.节省城市用地
(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解析】随着轿车更多地进入家庭,对家庭、交通、人口分布及环境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综合分析其利与弊。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扩大出行范围。但由于数量增多停车占地、燃油消费也会增多,也会给交通带来较大压力,降低交通效率。
(2)大城市交通设施完备,家庭轿车大量使用可使部分市民迁往城市外围的郊区,从而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但由于往来频繁会加重道路交通压力,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
(3)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汽车尾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大气质量。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制冷剂)影响所致。尾气对水体不会造成直接大范围污染,也不会引起大规模酸雨危害。
 【答案】(1)C(2)D  (3)D
第二课时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
1.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意义: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3.分类:
(1)非可再生资源
(2)可再生资源
(二)淡水资源短缺
1.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1)世界淡水供应少
①可以用的水资源少
A.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
B.所有淡水中99%难以直接利用。
C.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②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
③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2)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
 
②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
(3)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①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②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国际冲突。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条河流的上游与下游国家,常因为水的问题发生争执。
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