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地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免费下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4 00:31:1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3.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重要保证)。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国家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我国一向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很早就将环境保护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并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十分复杂,分类体系多种多样。除了国家级法律体系外,还有地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
 二、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一)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我国先后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针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并积极采取措施履行公约。
三、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
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
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
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
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我国NGO活动情况:
①发展非常快(注册的已超过2000个)
②活动活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③都有自己的对象和目标
④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也称“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 它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2.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1)环境伦理的概念:
(2)环境伦理的作用: 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
①尊重地球上一切物种
②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
③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克服短期行为)等
(4)环境道德主要内容
3.青年环保运动
青年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
[经典例题11]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答相应问题。
  项
年 目
份 耕地面积(万公顷) 森林草地覆盖率(%)  气温年较差  (℃)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  粮食总产量(万千克)  人口(万)
1970       4    18      33   4 30    1.5  9600    30
 1980      4.4             10              38   370          4.5        9900    35
(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         %,同时      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3)在这lO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
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                     。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的变化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核。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读出表格中给出的信息,再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去回答。
 【答案】(1)10  森林草地 
(2)森林草地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