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复习教案
- ·下一篇教案:工业化的起步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票证类高考历史题解题技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到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略拉了拉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模拟训练】
下列两张票证(或图片)既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上述票证反映了新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变迁?
(2)图一票证是怎样确立的?有什么历史作用?
(3)图二票证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1)由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新中国政权诞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确立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大公有制经济;作用:它为新中国奠定工业化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一体制背离经济规律,是不可持续发展的。(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进而发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金融体制改革和贸易体制改革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三、邮票类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邮件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据考证,1653年法国巴黎出现的邮资付讫证标签,是最早的邮票雏形。1840年3~5月,英国用黑色油墨印刷、发行的面值1便士的邮票(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中国的第一组(张)邮票是大清邮政在1878年1月发行的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邮票发展数百年来,逐渐体现出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史料性、艺术性、趣味性等,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外,还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审美价值、收藏价值等。小小邮票,见微知著。它是国家名片,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秀丽风景;它是小百科全书,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风土民俗、科技发明、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往往都是邮票的重要题材;它是人们解读社会和人生一面镜子;每张邮票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和一段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们人类、民族的艰难奋斗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的剪影。
【真题跟踪】
1.(2007•海南卷)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答案:A。
【模拟训练】
1.下图是美国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而发行的一枚邮票,该邮票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主要在于
A.发现了美洲 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联系的整体
C.为西班牙王室带来巨大财富 D.是殖民扩张的开始
解析: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正确答案为D。
2.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其中采用了孙中山的照片,这透露出它追求的国家理想是
A.自由民主独立 B.人民民主专政
C.君主立宪政体 D.三权分立体制
解析:仔细审读题意,“它”应指的是整枚邮票,因此,要综合思考邮票整体信息和核心主题。邮票上的信息有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关键词“民族、民权、民生”,还有“1937、7、7抗战建国1942、7、7”等字样,还有美国总统林肯,林肯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二人都主张“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所反映的国家理想是自由民主独立,所以,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