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

教案免费下载高一历史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20 16:49:0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  A )7、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开始于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领域
(  A )8、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   D)9、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A、“八一九”事件                     B、宣布实行多党制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颁布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  B )10、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
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
C、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D、都直接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二、判断题
1.赫鲁晓夫改革是在斯大林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没有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 A  )
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主要是因为未对斯大林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B )
三、材料解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了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二  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的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矛盾和问题;共产党腐败变质和脱离群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苏联的混乱等。


(2)  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念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3)  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一定要搞好执政党的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
 
【史论共享】
1、对苏联改革的认识:
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它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成效甚微,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上一页  [1] [2]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