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鸦片战争
- ·下一篇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抗日救亡运动
八年级历史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教案
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事实;认识迫于形势的压力,晚清政府终于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的第一步。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 
  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 条铁路干线;候德榜将制碱奥秘公之于众,打破欧美强国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了“候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候德榜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慨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如詹天佑、候德榜等人 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何处? 
  2、指导学生詹天佑、候德榜等中国名人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整理、归纳出来,列表说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詹天佑和候德榜的卓越成就,认识到中国人具有杰出的创造发明才能,使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欢悦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信念。 
  创办京师大学堂和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措施。学习这一知识使同学们感悟到伴随 经济、近代化的过程,教育近代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通过讨论“你认为詹天佑、候德榜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的问题,认识到詹天佑、候德榜均出身贫苦,但能刻苦发奋,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詹天佑与京张铁路;候德榜和“侯氏制减法”;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理解詹天佑、候德榜等人发愤图强、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 典型事例分析法,提问引导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伴随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的过程,教育近代化成为历史不可阻挡的趋势。创办京师大学堂和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措施。我们一起来学习晚清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㈠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6页中的内容,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思考 ) 
1、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在实践上迈出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师提问)洋务派在培养洋务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 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 在各地相继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2、维新派创办新式学堂(开办京师大学堂) 
3、洋务派和维新派为什么要创办新式学堂?(教师拓展) 
  (学生回答)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㈡新式教育的开端 
1、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中西并用
2、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宗旨: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3、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以经学为主,后来逐步增加了科学、商务、 艺术等课程。
4、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之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发源地 
㈢科举制度废除 
1、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危害?(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28中的第二段内容) 
  (学生回答)由于科举考试一直是清 朝选官的主要途径在新式学堂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西学的同时,还要学习四书五经、八股文,严重住足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2、科举制度的废除的时间:1905年,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3、科举制度废除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使得学校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 
 (教师过渡)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8-130中内容,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1、人物姓名:詹天佑(让学生了解詹天佑的简要生活经历)
2、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
3、修筑京张铁路年代: 1905——1909年 
4、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他又是怎样解决的?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129页和130页的有关内容,并让学生一起探究) 
 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说明几点问题) 
  詹天佑的创造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在居庸关青龙桥地段采用折返线巧妙设计出了“人”字形走向的轨道,成功解决了坡度大、机车牵引 力不足的问题。第二,八达岭隧道长1091米,詹天佑创造性地用中距凿井,同时打开四个作业面的方法,加快了速度,缩短了工期。京张铁路虽然只有200多米, 但詹天佑在筑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过人胆识和创造性智慧,是外国铁路专家受到震撼,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 
5、成功原因: 
 A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B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 
 C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三、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1.候德榜的生平简历 
  通过老师介绍让学生了解 
2、候德榜的“红三角”牌纯碱和“侯氏制减法” 
  师:候德榜克服种种技术上的困难和挫折,战胜外国技术封锁和压制,揭开制碱的奥秘那么侯德榜的贡献是什么? 
  生:…… 
  师:老师引导学生掌握候德榜主持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和一种新的制减法——侯氏制减法,在中国和世界化学工业的地位,美国化学家称赞这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启发学生,自我提炼) 
⑴成功时间: 20世纪20年代 [ 
⑵代表作:《制碱》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