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4-28 01:56:4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中山一中高中地理精品课程课题组  林锦生

    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即在城市分布图上,会指出城市分布的状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基于以上理解:对本条标准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运用城市地图,辨析其空间形态类型。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3、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4、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功能分区的结构及各个功能分区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
5、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6、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
二、教学内容解析
在平时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对城市的感性认识是零乱的、非系统的。为了更进一步感知城市,激发学习热情,也为了顺理成章、温故知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所以教材在编排上是按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由静态到动态的顺序来逐步认识城市个体,其内容分成三个部分:①城市形态;②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③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各功能区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二是在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项功能所占的比重较大或该项功能地位突出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这一部分的内容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三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承,弄清了“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就不难理解。相信只要落实好课标的要求,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是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的。
教学易混点:城市团块状和组团状形态特点;城市用地类型和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和中心商务区。
常见学习误区:城市各功能区有明确界线;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
三、教学过程实施
(一)城市形态
1、引入:在地理必修1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过河流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和聚落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对聚落中的城市进行一些较深入的讨论。
2、讨论:展示图2.1“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观察三幅城市地图,比较描述这三种城市外部几何形态的特点及其差异,并组织讨论这些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
3、过渡:我们刚才对城市的外部几何形态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再对城市内部的结构进行讨论。人们要在城市的内部进行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也有不同,而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使城市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展示“某城市(如:中山市)土地利用规划图”,引导学生分析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类型?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类型中,人类主要从事哪些生产生活活动?通过思考,让学生了解城市用地的基本特征。
2、展示图2.2“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分区举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在城市各部分地区中,人类主要从事的生产生活活动,归纳各功能区的结构和分布特点,并讨论这些功能区形成的原因。在引导学生总结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区位特点时,要充分利用图2.3“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和低级住宅”、图2.4“纽约的CBD——曼哈顿”、图2.5“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来说明。
3、引导学生开展P21“活动”及阅读图2.6“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思考:①从香港城市外部形态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是什么?②阅读图例,了解香港城市具有哪些功能区;③依据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归纳其分布特点。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P22页“阅读”部分。讨论:①城市地域结构有哪些代表性的模式?②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③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
2、在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结构形成的影响时,结合图2.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加以分析,采用如下思维顺序:主导因素分析→经济因素→土地租金→影响土地租金的要素(交通通达度和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在这个过程中,也应渗透地理思维地理分析方法的培养。
3、展示图2.9“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举例图”:结合我国某城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已有体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城市地域结构。
4、展示或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某城市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在不同时期该市的各功能分区发生的变化。明确一个城市的地域结构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5、完成P24“活动”及阅读图2.10“我国北方某城市的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掌握城市微观用地规律,让学生明确城市各功能区应布局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的区位。
(四)课堂小结

四、教学检测命题思路
1、城市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对本知识点的教学检测多以城市形态及分布图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对相关城市的外部形态类型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解释影响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或对该类型城市空间布局作出评价。对具有不同外部形态的城市在我国典型例子的掌握,是学生解题的重要知识基础。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影响:本知识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以地价等值线图或统计图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读图判断城市不同区域地价的高低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形成的功能区作出正确的判断。试题设计以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的布局作为重点。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