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识字5 动物儿歌教学教案含课件说课稿等
- ·下一篇教案:识字6 古对今教师用书配套教学教案简短版
识字5 动物儿歌名师教学设计含配套课件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过渡:请大家观察观察,你发现这6个生字朋友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了吗?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小结:对,三位动物朋友属于昆虫类,六个汉字都是虫字旁,虫字旁的字多与动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2)开展游戏,加深记忆。
做游戏:找朋友。
老师手里拿虫字旁字卡,学生手里分别拿“青、廷、马、义、知、朱”。口令:我是蚂蚁的蚂,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马”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我是青,合在一起是蚂蚁的蚂。
师生示范做一组,同桌两个人做游戏。
2.字理识字,学习“网”字。
过渡:请你观察图片,你能认出这是哪个字的甲骨文吗?
出示课件12:
教师引导:我们看到了一张大网,左右两边是木棍,中间是网绳,这就是“网”,逐渐发展演变成了我们现在认识的汉字“网”。
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出示课件13:
引导学生组词,加深记忆。
出示课件14:
3.学习“迷、造、粮、食、藏”。
(1)学习 “迷、造”。
教师过渡:谁来认认这两个生字?
出示课件15: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教师引导:它们也是形声字,你能找到它们的声旁和形旁吗?
预设:走之旁是形旁,“米”和“告”是声旁。
教师小结:形旁是走之旁,和汉字的意思相关;声旁分别是“米”和“告”,读音相关。你会用它们组词吗?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16:
(2)学习“食、粮”。
教师引导:“食”和“粮”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朋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17:
教师小结: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部件“良”,加上了不同的偏旁组成了新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吧。
出示课件18:
(3)学习“藏”。
教师过渡:还有一个带着故事来的生字朋友哦!我们来认识它吧。
出示课件19:
教师讲故事:古时候呀,有个勇敢的大臣,它手里拿着兵器,身上穿着铠甲,躲在一片草丛里,同学们,你们猜,他在干什么?对了,他隐藏起来了,准备向敌人发起攻击呢!你记住它了吗?请你再给“藏”字组个词吧。
4.利用字卡,巩固生字。
活动一:请学生把字卡摆在桌子上,教师读生字,学生举出生字。
活动二:教师随机抽出卡片,学生抢答读字。
预设:教师读生字,学生举出的生字出现错误。
引导1:老师请你举出的生字是“藏”,“捉迷藏”的“藏”,请你再试一次,好吗?
引导2:请你看看举出的生字,到儿歌中找一找,它的读音是什么呢?大声的读一遍吧。
预设:教师抽出卡片,学生抢答出现错误。
引导:请你看老师的PPT,还记得这个生字吗?请你大声的读一读。同学们有记住这个字的好办法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小结:在刚刚的活动中,我们跟生字朋友们更加的熟悉了,同学们太棒啦!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要求所学生字的特点,多种方法识记12个生字。先集中识记虫字旁的形声字,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发现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借助游戏、字理、故事等多种方法识字,便于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树立归类识字意识。再将生字回文,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理念。)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鲜活有趣的儿歌,认识了几位可爱的动物朋友,还收获了12个有意思的汉字,
六、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整首儿歌。
七、板书设计
5 动物儿歌
蜻蜓 飞
蝴蝶 捉迷藏
蚯蚓 造宫殿
蚂蚁 运食粮
蝌蚪 游
蜘蛛 结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会写“间、迷”等7个字。
3.引导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读词语,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动物儿歌,认识了一群动物朋友,这次呀,听他们藏在了词语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显示六个词语。
出示课件20:
指名学生朗读词语。
教师引导:六位动物朋友都是谁呢?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
引导:我们一起读一读六位动物朋友的名字吧。这六种可爱的动物在这美丽的夏天,都忙些什么呢?
二、聚焦结构,指导书写
教师过渡: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2个生字朋友,接下来有7位生字朋友,我们要认准、写对、写好。请您先来认一认吧。
课件显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出示课件21:
1.指导书写“间、网”。
出示课件22:
带领学生明确笔顺,先外后里,注意门字框和同字框要写得上下一样宽。
教师引导学生跟电脑老师书空,口头组词,之后在田字格中描一写二。
2.指导书写“造、迷、运”。
带领学生明确笔顺。
出示课件23:
教师讲解:同学们,走之旁的字要先写里面,后写走之旁;走之旁的平捺要写舒展。
关于走之旁的字小口诀:走之旁,不怕苦,装了货物,又赶路。
出示课件24:
学生描红,每字在田字格中描一写二。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