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其他论文

浅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8-15 11:57:2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浅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
                        ——读加缪小说《局外人》所感
    “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
——加缪《局外人》美国版序言道
20世纪50年代,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大行其道,为以后产生的荒诞派戏剧、小说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和依据。存在主义的中心观点即是“人是自由的”,它运用“他人即是地狱”的理念来反驳过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体现在深层的意义上,就是以人的冷漠和无所谓来反抗当时的整个社会体系,揭示人与社会关系的荒诞和无意义。
加缪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中篇小说《局外人》也自然成为了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对当时的欧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指引着人们重新探讨人与社会关系这一社会学命题。
小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的是主人公莫尔索在阿尔及尔的工作单位收到养老院发来的电报:“母死,明日葬。”面对母亲的去世,他在灵堂里和送葬时都表现的无动于衷。他与女友玛丽同居,但对爱情感到无所谓。公司老板提供给他一个优惠的职位,他觉得去不去都可以。邻居雷蒙要他帮助写信侮辱自己的女友,他不问是非就照办。一个星期天,莫尔索和雷蒙去郊游,碰到雷蒙女友的弟弟及其一帮阿拉伯人。莫尔索糊里糊涂地开枪杀了人,并被捕入狱。第二部分写的是“我”被关进了监狱,并且在法庭上由于对宗教不屑一顾的态度激怒了法官。当“我“最终被判处死刑时,莫尔索拒绝向教父忏悔,并以为生活没有什么可让“我”留恋的,死和不死都无关紧要。“我”只希望在受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看我,对我发出咒骂的呼声,就行了。
《局外人》,仅仅几万字,却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的不满和抗议,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人的生存状态中的诸多不合理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通过主人公莫尔索的荒诞性和对一切社会现实的冷漠,表现出对外界具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超脱感和麻木感,进而揭示出了人与社会关系的荒诞和无意义。这部作品之中包含的人与社会关系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对比分析:第一,主人公莫尔索的悲剧和喜剧对比;第二,人与社会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分析。
主人公莫尔索的悲剧和喜剧形象界定,其实历来评价不一,只能说从各自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加以分析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认识。为了探索人与社会关系的表现,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展开思考。首先,莫尔索是个超脱的人,他是职员,有自己的住处,有社交活动,与女人交往等等。从这些方面看,他选择了平常人的生活方式,但骨子里他并不认可寻常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不愿这个社会的多数人那样按部就班的扮演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该害怕的时候害怕,他只听命于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驱动他始终要按照自我来生活,揉不得半点沙子在里面。从莫尔索在狱中与神父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莫尔索这个不相信上帝的人不仅认识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而且对它非常有把握。因为他是一个认识到世界是荒诞的怀疑主义者,她不适应荒诞的社会生活,不愿意社会所赋予他的角色。莫尔索的悲剧也即产生于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不能容忍像他这样一个“局外人”的客观事实。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一个局外人,强大的社会肯定不允许一个生活方式迥异,对其现存秩序具有无声威胁的人存在,所以他不得不走向死亡,最终用这种对上帝意志的终极反叛来结束荒诞。其次,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莫尔索这个人物为什么总是徘徊在局外。众所周知,社会存在首先要求人们适应,适者生存,而莫尔索的生活态度是他和社会这个庞然大物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无法适应。因此,社会只能把莫尔索这样的不适者甩出去。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并没有为莫尔索这样的人准备适宜的位置,既然他无法正常地扮演社会规定他的角色,他就只能被社会淘汰出局。对社会而言,莫尔索是一个局外人。在社会强大的秩序面前,莫尔索并不企图改变什么,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意念中,把世界变成自己。通过对自身存在状态的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意义。这种自愿的自我孤立使莫尔索不能像多数人那样正常地活着,因而对社会而言,他只能是个局外人,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通常是能够面对与社会对立的状态,进而战胜自身对此所存在的障碍。战胜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说忽视,人们忽视(有意或无意)好多不好应付的生活部分,回避着与社会正面冲突,使自己不至于过度敏感,为的是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莫尔索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态度明确而坚定:听凭自己的内心,他无法忽视,也不愿回避,因此莫尔索变成了少数人。他在参加母亲葬礼前,内心的感觉是混乱的。“养老院离镇上还有两公里的路,我只好步行去了。我真想立刻见到母亲。”,可是当他站在母亲的灵柩前,却拒绝了要为他找开棺盖的老人。莫尔索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是这样的。他爱他的母亲,但又不能忽视心中的冷漠。他无法在这种情感所带来的均衡力量支配下,看母亲最后一眼,只好听任别人的议论。他真实地听从了内心的指引,同样也没有办法在母亲葬礼后,压抑一下自己的欲望,不去和女朋友约会,看费南代尔主演的喜剧片等。他做不到这些,其实,他过分地强调了自己。对莫尔索而言,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其他的存在。也许他没有主动地与社会的传统道德观抗衡,但他无法战胜自己,间接地形成了这样的对抗。于是,莫尔索成了一个喜剧人物。

然而,无论是悲剧形象,还是喜剧形象,莫尔索都在本能的保持着人的自然状态,拒绝社会对他的异化。强大的社会面前,明知敌不过,最终他选择了以生命为代价,背叛了这个社会认同的一切传统价值,深刻揭示了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合理和人类生活状态的可悲。
谈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局外人》这部小说在更大篇幅上是在表现一个人在强大社火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莫尔索虽然对社会保持着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但终究免不了被社会吞噬的命运。作品中社会就像一个能控制人类意念的主人,指引着一个个如跳梁小丑般的人类按照它的意志去生活,面对几个不被他控制的人,虽然它自己无力去惩罚或降罪于他们,但这位主人会指使那些已经被它控制的奴役来挤压这些“异教徒”,最终让他们抑或选择屈服,抑或选择死亡。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到社会在人这个既成事实面前的软弱无力。因为杀死莫尔索依据的是法律,但法律不能随意杀死一个人,它依据的是莫尔索杀死那个阿拉伯人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只能由莫尔索亲手创下。因此没有这一事实,便没有任何东西奈何得了他。即便他不为母亲的死哭泣、难过,即便她把女人仅当玩物,即便他对神圣的宗教表示反叛。所以说,这一个层面——人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