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学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 ·下一篇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1、中学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此外,要参与主管业务副校长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主管业务副校长或教务主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校本教研情况,要从优点(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专题结构,每学期2次。
专题讲座和教学分析、校本教研都要形成书面材料,并面向全体学校领导或教师进行宣讲,其中专题讲座材料要打印下发到教研组或各位教师。
(三)学校领导、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集体学习。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两周1次,教师每月1次。
(2)要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每学期都要拟定学习内容安排表,包括时间、内容、主题、主讲人等。
(3)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要改变照本宣科,我念你听的方式,要为更多的学校领导教师提供多种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
(4)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有主要学习内容解说及研讨记录,其中研讨记录要成为学习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学要求(重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4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
(3)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写下所感所悟。
(4)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
(四)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
1、科研:每位校级学校领导承担并指导一个科研课题组或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参与研究活动每学期3次以上,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教研:校级学校领导必须参加教研组长会并深入教研组,校长每学期4次以上,副校长每学期6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
(五)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1、坚持重点培养,塑造名师。每位学校领导确定自己的培养对象,其中校长至少带1名、其他学校领导至少带2名教师。
2、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其中校长不少于5节,其他学校领导不少于10节(在听课笔记上端注明“重点”字样)。并有评课指导记录。
(六)教学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每学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总结布置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3、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各教研组长会,有专门的会议记录,诸如奖励升级、评选先进、举行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竞赛活动、大型会议以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重大事情有详细记录。
4、每项活动都要有过程活动记录,归档备查。
(七)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各乡镇中学,每学期于学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学习摘记、教学反思及相关材料等普查3次;乡镇对所辖学校领导教学分析、听课记录、业务学习、常规检查记录、教师评价材料等普查一次,对各校教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及相关材料抽查1次。
2、职责要求。
主管业务副校长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主管业务校长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教研组、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研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学校领导或教师通报。
(八)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1、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工作。
(1)各乡镇中学要制定以师德、能力、效能为重点的《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乡镇中心校进行有效调控。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含等级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写出评语鉴定;各乡镇中学将本校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连同评语鉴定上交各乡镇中心校一份存档。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升级的依据。
各乡镇中学要建立教师发展个人专项档案,内容包括工作计划、总结、形成性及终结性评价材料、受奖情况等,真实全面记录、反映教师工作轨迹及业绩。
2、各乡镇中心校开展对所属学校的工作质量评价。
(1)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
(2)每学期通过定期检查或抽查对各校进行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材料专档保存。
(九)教研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1、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一名骨干教师任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形成学校把关--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五级一线的管理网络。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少于8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安排。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校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各乡镇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可单行也可融入教研活动记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