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学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 ·下一篇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2010-9-2新修订)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为规范学校领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立面向新课程的教学常规,特对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修订依据与原则
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进行修订。使我县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更具 1、合法性; 2、导向性; 3、严密性; 4、科学性; 5、灵活性; 6、全面性、7适应性;8、发展性。
二、贯彻要求
制度是一种刚性约束力,必须成为人人遵守的学校的“铁律”,必须予以全面的贯彻落实。要不抓则已,一抓到底,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必将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在贯彻制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1、贯彻制度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贯彻制度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校领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3、贯彻制度与检查评价结合起来,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搞一刀切。
5、全面落实与重点贯彻相结合,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自新修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发布之日起,原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刻停止使用;各校据此修订本校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三、具体内容(附后)
教学常规三原则
§教学方式上“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流程设计努力“删去无效环节、减少无效劳动”。
§作业设计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的作业。
目 录
1、学校领导听课制度……………………………………………(3)
2、学校领导专题讲座制度………………………………………(3)
3、学校领导、教师业务学习制度………………………………(3)
4、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4)
5、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4)
6、教学会议制度…………………………………………………(4)
7、教学工作检查制度……………………………………………(4)
8、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5)
9、教研活动要求…………………………………………………(5)
10、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6)
11、备课要求…………………………………………………… (7)
12、学生作业要求……………………………………………… (11)
(一)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1、校级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25节以上,每周至少1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每周至少1-2节。(建议:教师,每人每周至少听课1节。新教师每周听课不得少于2节。)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
(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听课记录的核心内容。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5、教研室每学期对校级学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抽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各校也要及时做好对中层以下学校领导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各中心校要做好对所辖学校领导教师听课情况的过程与结果的检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