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试题课件网 www.jastkj.com免费为您提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5 07:44:1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1)时间:1939—1945
(2)战争的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
(3)重要转折点: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示图片或录像)
    (4)性质: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5)结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继投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但是战争让6000万人失去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40000亿美元。
适时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使用及其危害。
(1945年8月6日,美机在广岛投下当量为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日本居民死难78150人,受伤和失踪51408人。8月9日,美机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居民死难23750人,受伤43020人。)
[活动七]讨论: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
一方面突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另一方面强调法西斯反人类的本质必然使它走向失败,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取得胜利。
     承转: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进步,争取持久和平是亿万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
3.联合国的创立
     时间:1945年10月24日
     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主要创立国:美英苏中等
(可以补充:当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资料)


第二课时[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仍围绕两次世界大战展开,本课时不是对第一课时的机械重复,也是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探讨两次世界大战异同点、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两重作用、法西斯的暴行及如何避免世界大战乃至战争的爆发这四大问题。
2.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有更系统的认识,并能更深刻地认识战争带来的灾难,从而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科技的两重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难点: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新课导入 
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世纪初爆发的两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们就是——
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叙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审视这两次世界大战方方面面的情况吧。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
新课教学
(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活动一:比一比,填一填。
    不同点
类别
对象 根本
原因 起止
时间 战争
发起国 重大事件 结果 性质
一 战      
二 战      
相同点
……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科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二)科技与人类
问: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科技促进人类生活的实例吗?
生举例后,再追问:科技是否对人类生活只有促进作用?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生举例后,引出: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导出——   
活动二:唇枪舌战话科技
正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反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毁灭着人类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一句话:我们应用科技造福于人类。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另一共同点是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干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三)图说法西斯暴行
活动三: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收集反映德意法西斯暴行的图片,一组收集反映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图片,并分别给收集到的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可用实物投影仪、幻灯片或黑板报形式呈现。
展示完以后,由学生谈他们看后的感受。自然过渡到——
(四)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战争?
活动四:我为和平献计策。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引导学生概括出:
1.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 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3. 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
第三课时[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介绍了1929—1933年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表现、爆发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是给20世纪初的世界带来全球性的震荡的另外一件大事。本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理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出现、罗斯福新政等。
2.教学要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早爆发的地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及影响;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
难点:经济危机的实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的处理办法;经济危机与二战策源地形成的关系
新课导入 
建议一:叙述:环顾1929—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全铲倒在地;密西西比河漂满牛奶;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豆烧毁或倒入大海;丹麦毁灭了11700头牲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呢?
建议二:介绍“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的会议及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但是,在这种稳定的背后,孕育着无穷的危机。
出示课题: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新课教学
活动一:新闻联播(设置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课前准备:1 .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出各组组长。
2.由四位组长讨论确定各组报道的地区
(或国家)及主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全球性的震荡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