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翻译] 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明理知义] 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即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憎恶的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于影响自己对别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
李绩煮粥侍姊
英公①虽贵为仆射②,其姊病,必亲为粥,釜③燃辄焚其须④。姊曰:“仆妾多矣,何为⑤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⑥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注] ①英公:唐朝名将李绩,被封为英国公。②仆射:官名,相当于宰相。③釜:古代的一种锅。④须:胡须。⑤何为:即“为何”,为什么。⑥顾:顾虑;考虑。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译文:
参考答案: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参考译文:
唐英公李绩,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还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劝他说:“你的奴仆婢妾那么多,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绩回答说:“难道真的没有人吗?我考虑到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1923年,21岁的沈从文怀揣青春的梦想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忱,从遥远的边城投奔京城而来,加入“北漂”的行列,当时,他一下火车就被北京的繁华景象吸引了。于是,他站在月台上自负地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征服你的。”京城米贵,居之不易,但沈从文硬是凭借自身的努力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长为文坛大腕儿。
1934年,沈从文在致张兆和的一封信中说:“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的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传得久,播得远。”沈从文是何等自负,他不但认为他的作品比别人强,而且天才般地预见了他的作品会长存甚至不朽。事实证明,他的话没错。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作品《边城》《湘西》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947年,沈从文在《八骏图》自存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这个集子所涉及的问题、社会认识,以及其他方面来看,它应当得到比《呐喊》成就更高的评语。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个小书必永生。”《八骏图》是沈从文1935年创作的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都市题材小说,它辛辣地嘲讽了中国近代的知识阶层,与把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淋漓尽致的鲁迅先生的《呐喊》确有一比。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将自己与鲁迅相提并论,并声称自己的作品将永生,恐怕也只有沈从文这个“愣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病逝家中,他的碑文同样很自负:“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人生教益]
“自信”与“自负”虽只一字之差,内涵却完全不同。沈从文的自负,其实更是他对自己写作能力乃至个人思想的自信。他一生待人谦和、处世低调,但他骨子里满是倔强,他用自己的才情和勤奋,孕育了无数颗珠玉。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
解析:选C C项,三秋:秋季。
2.对下列诗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解析:选C 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