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廉君 宣 恶 言, 而君畏 匿之,恐 惧 殊 甚。廉将军散布恶言恶语,可您怕他躲他,害怕得太过分了。
[列:位次。而:表轻微的转折。畏匿之:即畏之匿之。匿之,即“匿于之”(“于”是介词,为),动补结构,与“畏之”的动宾结构不同。
殊:很,极。甚:过分。] 且庸 人 尚 羞之, 况 于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何况是
将相乎?臣等不肖,请 辞去。”将相呢?我们不才,请允许我们走吧。”[且:连词,表假设兼让步。羞之:以之为羞。
羞,意动用法。之,指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不肖:不才。]蔺相如固 止 之, 曰:“公之蔺相如执意挽留他们,说:“你们
视廉将军孰 与秦王?” 曰:“ 不若 也。”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门客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 威, 而 相如 廷 叱 之, 辱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势,我却敢在秦国朝堂上呵斥他,侮辱
其 群 臣。相 如 虽 驽,独畏 廉将军哉?他的臣子们。我纵然无能,难道害怕廉将军吗?[孰与秦王:和秦王相比
哪一个(厉害)。孰,谁,哪一个。孰与,比……怎么样。不若:不如(秦王)。驽(nú):愚劣,无能。独:难道。]顾吾念之,只是我想,
强 秦 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 吾 两人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
在也。 今 两虎共斗,其势不俱 生。 吾 所以 人在。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共存。我之所以(要)
为 此 者, 以先 国家之 急 而这样避让,是因为把国家的危亡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
后私 仇 也。”仇怨放在后头啊。”[顾:只是,不过。不俱生:不共存。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就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
私仇为后”。“先”“后”均为意动用法。]
廉颇闻 之, 肉 袒 负 荆, 因 宾 客廉颇听到了这话以后,就裸露上身,身背荆条,由门客引着
至蔺相如门 谢罪,曰:“ 鄙 贱 之人,不知 将军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说:“我这个见识短浅的人,不知道将军
宽之至 此 也!”竟然宽大到这个地步啊!”[之:代相如上边的话。荆:灌木,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刑杖。肉袒、负荆
都是古代请罪的方式。因:通过,经由。宾客:指门客。鄙(bǐ):浅陋。将军:指蔺相如。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
“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宽:宽宏大量。]
卒相 与 欢, 为 刎 颈 之 交。(二人)最终彼此和好,结成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卒:最终。前面省略
了主语。相与:一齐,彼此。为:动词,结成。刎(wěn)颈之交:朋友之间以性命相许,誓同生共死,刎颈不悔。刎,割。]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
2.学习廉颇、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高尚品质。
3.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个性以及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一)阅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完璧归赵”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拜: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
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
4.可予不 不:
5.而君幸于赵王 幸:
6.大王亦幸赦臣 幸:
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 许:
负: 曲:
8.臣愿奉璧往使 奉:
9.臣请完璧归赵 完:
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 左右:
11.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
12.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 却:
13.怒发上冲冠 上:
14.秦贪,负其强 负:
1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
16.拜送书于庭 庭:
17.大王必欲急臣 急:
18.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谢:
有司: 案:
19.舍相如广成传 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