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识字8 人之初教学教案含课件说课稿等
- ·下一篇教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师用书配套教学教案简短版
识字8 人之初名师教学设计含配套课件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识字8 人之初
【课前解析】
《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片段一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片段二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关注内容主旨:《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为代表性的一种,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教材选取的片段对于现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字断句,句句压韵,读来朗朗上口,教师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成诵,为日后更好地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关注识字:
本课13个生字中,重点指导翘舌音汉字“之、初、善、专”,前鼻音汉字“专、迁”;字形教学,以整体识记为主,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灵活识记;借助韵文文体,采用定位联想发辅助记忆生字。
关注写字:
本课会写7个生字,其中4个独体字,“之、义”的书写美观需特别指导,“远”“近”都是走之旁的字,指导书写走之旁的半包围结构汉字的要点。
关注词语:文中部分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记忆有难度,教学中可采用联系生活、直接讲解、扩词等方式辅助理解。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重点写好“之、义”。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
出示课件1: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它是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读起来也十分有趣呢!《三字经》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第8课的题目。
(板书:8 人之初)
教师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指名学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
教师小结:“初”字为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告诉我们做衣服的第一步是用剪刀裁剪,表示“开始”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习。
出示课件2: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感受韵律,扎实认读。
教师过渡:老师听说呀,我们中的同学已经能自己把《人之初》的这部分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啦,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课件3: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课文。
指名学生带领全班同学读去掉拼音的课文,教师从旁辅助。
出示课件4: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同学们,几遍读下来,《人之初》读上去感觉怎么样?预设:很好听,读起来很有节奏感等。
老师抽出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读得准确、流畅吗?
学生试读。
2.检查认读,纠正字音。
(1)指名学生读随机节选的部分课文。
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小节。
出示课件5:
预设:“性相近,习相远”学生在朗读时停顿易出现失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跟老师读,“性/相近,习/相远”,在“性”和“习”字后面稍作停顿,请你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二小节。
出示课件6:
预设:学生朗读中,“不”字读音可能有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朗读,“不”字涉及变音,此处读二声。
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三小节。
出示课件7:
预设1:学生朗读中,“不”字读音可能有误。
预设2:“老何为?”未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教师引导:这一小节中“不”字出现两次,读音均为四声;“老何为?”应读出疑问的语气,请同学们跟我读。
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四小节。
出示课件8:
预设1:学生朗读中,四个“不”字读音可能有误。
预设2:学生读“玉不琢”“人不学”时,停顿易出现失误。
教师引导:这一小节中“不”字出现四次,读音均为四声;“玉/不琢”“人/不学”在“玉”和“人”字后面稍作停顿。请同学们跟老师读。请你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2)开火车检查认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字音“之、初、善、专”四个字是翘舌音,“专、迁”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
3.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1)熟字相加,巧记新字。
过渡:请大家观察观察,这几个生字朋友你认识吗?
出示课件9: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