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作文范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3-21 20:58:2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2)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
16. 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3分) 
答: 第一,派人问讯,赐以药饵;第二,派人留宿,闻其动静;第三,携太子探视,将公主嫁给其子;第四,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第五,望灵痛哭,亲撰碑文。
[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9分)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
不能去掉。(1分)往往是每每、时常的意思,在句中表示话多了半句,后果时常大得多。如果去掉,表达的意思过于绝对,表达意思不严密。(1分)往往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1分)
18.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④段的作用。(3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1分)。内容方面:承接上文论证写文章,说话对的把握是困难的,很难有个量化,自然引出下文以物质(权位、名誉)攫取的态度,更能掌握的论述。(3分)(答出上文观点1分,答出下文观点1分,文字表达1分)
19.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事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主要论证了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的观点。(或对物质、权位、名誉攫取的态度,更难掌握的观点)(2分)(如答“”要论证了对物质攫取的态度,更难掌握观点可得1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1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