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政治说课

九年级政治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11 07:03:17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本框要学的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八年级已经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在此基础上本框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目标与分析:
1、 目标定位:
(1) 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 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3) 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 目标分析:
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重点在于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难点在于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消除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教学支持条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我们的黄梅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极小的一部分,中华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呢?
设计意图:从家乡文化导入,拉近学生与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进入教学情景。
例题1、变式练习: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肯尼亚时,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学生用流利的汉语与胡主席进行了交流:“我们非常喜欢学习汉语,非常热爱中国文化。”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时下汉语在外国人心目中的位置。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正在走向世界的汉语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非凡魅力。
(1)、你如何看待全球正在兴起的“汉语热”?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问题二: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然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识,初步了解教材,生存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手到眼到心到的良好习惯。
(1)、灿烂的文化是谁创造的?
(2)、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一:品析文化的特点:(阅读教材65页)
“中华文化知多少”小组赛。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参赛,让学生例举方方面面的文化事例,分享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情趣,品出文化的第一特点(博大精深),结合渔洋村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引导学生品出中华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源远流长)。

活动二:品析文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座右铭,体会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深远持久的影响。
说说我的做右铭,谈座右铭对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问题三: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影响呢?对世界的影响呢?
引导拓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变式练习:下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吃一堑,长一智”  “车到山前必有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问题四:你所了解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涉及修身、齐家等各个方面,通过交流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拓展:从董永卖身葬父到田世国捐肾救母,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品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变式练习:
1、 分析教材第66页三幅历史故事,指导学生观看图画。讨论: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 我国植物病毒学家彭加木,立志为祖国的植物病毒研究事业作出贡献。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与追求,它与病魔苦斗了20多年,多次带病坚持去新疆从事植物病毒方面的科学研究,最后在新疆大戈壁以身殉职。
彭加木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美德?
问题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道德教育是生活经验的感悟、体验,给学生展开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六、教学总结
总结本课内容,提出要求:传承民族文化,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Tags:灿烂的中华文化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