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作文:《致青春》读后感
- ·下一篇作文:征文-我心中的那本育儿经
《教育走向升本》读后感27篇
总言之,郭思乐先生的教育观点是务实且意义非凡的,他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成才素质、成才可能和成才欲望,他们会凭着自己的理解去知人认世。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以自我为中心,以教代学。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旁静静引导,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发展成才。
漫漫教育路,悠悠师者心。既然学生是朵朵鲜花,就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尽情绽放吧!
王培培:《教育走向生本》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看出,郭教授的教育思想中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批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总是在学生说完之后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学生表达得不够明白时帮助学生把他的想法说清楚。课堂不仅是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也是学生们争相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这也与我们最经实行的课堂改革不谋而合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王培培 :《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在书中,他为了强调生本的重要性,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没有教师,还是可能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自学’的。然而,反过来,如果没有了学生,教师就要失业了,不成其为教师了。”就此观之,学生与教师的依存关系是不可逆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纵观自己的课堂,与郭教授所要求的差之甚远,但自己还会继续努力学习,创造心中理想的课堂——那就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大胆放手,同时锻炼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注意课堂上随机生成的环节,自己注重综合知识的积累。
刘君:《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生本教育首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观,在教育实践中超越了“师生互动”层面的教学,超越了“挤牙膏”式的“问题任务型教学”,将学习真正地、彻底地交还给了学生,从而全面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信心高涨,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进程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空前的发掘和运用,从而形成了高质、高效、生动、快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
“生本教育”一个越来越为人们熟知的名词,生本教育更是为了适应在当代的教育环境而产生。从2010年我开始上班,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其能自由的成长,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我一定严于律己,不断进步,做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刘君: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在《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中,提出来新的师生观。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好孩子的表率。赏识教育深入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
在教学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绽放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有自信心,有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将学生领入学习的大门比教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
沙丽:《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那就是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调动孩子的快乐情绪,运用能激发孩子快乐情绪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主动地去学习。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话在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