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公文:在2011级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湖北省“教研创新先进单位”申报自评报告
二、强化指导服务提升教师素质为推进课程改革护航
一是优化培养机制,引领教师提高素质。我们遵循“一切为教师服务,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教研服务”的宗旨,着力指导构建学习型校园,努力造就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浓郁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多年来坚持开展“三个系列”教研活动(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评价、教研论文评选),提出了校本教研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十个一”标准(读一部理论读本、写一本理论学习札记、有一个教学偶像或指导教师、有一个专项研究主题、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每节课写一份课后反思或后记、有一本看课议课手册、有一位(几位)适应专业成长的合作伙伴、上一节研究课、每期一篇研究论文交流或发表),并将其作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常规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自2005年起,我们每年对新上岗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建立了新上岗教师业务信息库与跟踪指导培养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县名师培养工程,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发展空间,鼓励业务冒尖,凸显名师引领,从而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优化和提升。多渠道组织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培训,各校教科室主任、市级以上立项课题负责人或核心成员240多人次参加了多轮次培训,围绕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课题研究工作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讲座与辅导,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为提高我县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年来,我县推出中小学特级教师4人,湖北名师1人,省优秀学科教师12人,“荆门市本土教育家”1人,荆门市名校长6人等。5年来,我县打造出诸多精品课例、精品课题、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仅2010年不完全统计,全县优质课获奖国家级1节,省级5节、市级24节,课件获奖省级2件,市级11件,论文获奖国家级4篇、省级18篇、市级135篇。5年来,我县中小学产生出不少名学校。实验初中、毛李中学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表彰,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先进单位;洪岭小学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37个各级立项课题结题;沙洋中学、实验初中、实验小学、沙洋师专附属小学、长林中学、洪岭小学等学校评为荆门市教育科研名学校;沙洋中学、实验初中、实验小学、师专附小评为荆门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烟垢中学等12所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经验在《荆门日报》“特色教研百校行”中连续报道。
[pages_luzhuba]二是强化课题研究,引导学校内涵发展。我们以“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导向,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研究方法,参与课题研究和教研专题研究,组织教师大力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教科研理念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教师逐渐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
2004年,我们根据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教育局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沙洋县教育科研管理规程》,细化了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过程管理等运作规范。多年来,我们已基本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每年年初下发《年度课题研究指南》,审批确定一批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推荐申报对应的市级、省级课题。每年开展一次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年底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对到期课题进行面对面研讨式结题鉴定,与各课题组组长对话交流,既作鉴定评价,又提出改进意见。每年开展一次教科工作评优活动,通过评选教科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科研成果激励先进,推广成果。
教育科研的核心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本质是培养人才。我们明确要求各校拟报立项课题必须结合本校实际,符合教学实情,从教学“问题”出发,认真界定课题,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充分体现教育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十一·五期间,共审批立项了80多项县级、157项荆门市级、34项省级及以上教科教研课题,许多学校还直接参与一些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2011年,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育科研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我们将教育科研全面推向广大一线教师,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实施小课题研究“十、百、千”工程的意见》。目前全县小课题研究62个项目已批准市级立项,研究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形成特色,我们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专题活动,多次召开全县“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协作体会议,交流研究方案,部署开题工作、落实协作体活动,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工作培训。目前,《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12个子课题结题工作正在筹备之中。
三是落实结题制度,凸显科研成果标志。我们一直把到期结题放在教育科研的突出位置,以此落实教育科研成果标志。十一·五期间,我县共通过结题鉴定县级及以上课题70多项。在已结题的课题中,有4项在省级评比中获优秀成果奖,76项获市级优秀成果奖或阶段性成果奖。
2007年,西湖中学、五里初中承担的国家级德育课题《障碍生的研究与转化》、《初中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深化研究》在人民大会堂圆满结题,同时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学校”。2008年,实验初中、实验小学、师专附小省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验》经省教研室组织专家现场结题,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成果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为理论研究和常态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可予全省推广”。还有沈集中学《农村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研究》、烽火台中学《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拾桥小学《美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实验初中《初中生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研究》、实验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变策略研究》、长林中学《初中英语交际式课堂教学研究》、十里小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共7个市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专家现场鉴定,顺利结题。近几年各级教科研部门先后对我县长林中学的《初中班级管理、团队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五里初中的《学习中、教学中心理健康渗透问题的研究》李市小学《农村小学留守生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曾集小学《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人文性》、纪山中学《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优化组合、和谐自由”教学研究》等21个课题进行了成果鉴定,并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