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公文:在2011级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湖北省“教研创新先进单位”申报自评报告
3、优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制定了《沙洋县小学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办法》、《沙洋县初中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办法》,将教学管理工作评价(占20%)、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占10%)和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占70%)融为一体。
综合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综合评价办法采取了分级评价的模式,即所有中学、镇中心小学和县直小学由县教研室评价,联村完小由各镇教育总支组织评价。以考试、考查、考核三种形式,对中小学尤其是毕业年级的所有学科全面评估,给我县素质教育增添了活力。综合评价方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过程管理要求;学校整体发展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每年十月,我们都举行“义务教育段教学工作会议”,对本年度教学质量优秀的中小学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仅2010年,我们共表彰了22所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9所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55位教学质量先进教育干事、校长及中小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另对107位中小学教学质量先进教师进行了表彰。
五、深化校本教研推进区域协作为实施教育创新增色
校本教研,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石。只有高效的校本教研,才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稳步提升。近几年来,我们努力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抓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主题,采取措施做好做强,创出了特色。
1、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2005年以来,我们坚持行政推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完善区域教研协作体教研网络,创建校际合作交流机制,培养教科教研骨干力量,创新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方式。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在全县建立起基于学校的、面向全体教师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区域性教学研究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区域推进与校本发展一体化的“一系统、两发展、三结合、四多”教研文化。“一系统”即策划及实施系统,以区域教研协作体负责人为协调人的策划设计与组织实施系统;“两发展”即区域教研协作体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均衡发展。“三结合”即区域教研协作体自主活动与县教研室主题活动相结合,协作体统一活动与学科交流相结合,协作体计划性活动与生成性活动相结合;“四多”即区域协作教研活动中的多主体、多主题、多层面、多维度。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6年为全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推介会提供现场观摩和经验介绍,并两次在全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2、大力推广“主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方式。2010年起,在全县推行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的教研方式,这一教研活动方式强调基于教育教学实践选择研究主题、确定研究重点,强调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相结合,围绕主题开展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实践尝试和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目前,这一活动方式已成为我县广大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活动方式。教研室、各教研协作片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也都以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的方式展开。
[pages_luzhuba]3、大力推行“区域协作体式”的课题研究。开展与区域协作教研相适应的课题研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为此,我县成立了“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研究协作体,课改中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有计划地系统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来解决,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最能体现实践与研究的计划性与实践性。因此,实验开始,我们要求各协作体成员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困惑等来确定本校教研的核心课题,并组织各成员学校教师围绕总课题确定子课题,逐步实现了“合作共生,和而不同,一校一特,一科一品”局面。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一些学校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县申报并立项“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市级课题12项,县教研室、教科所加强对市级立项课题的跟踪管理,区域教研协作体定时开展研究活动,课题研究人员分阶段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直至结题。目前,我县的“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研究工作已进入规范研究、深入实施、解决问题、注重实效的研究层面,结题准备工作已纳入各协作体工作日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我县教育这块沃土。
4、大力开展“多元立体式”的研究活动。一是课例研究活动。如“快乐课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二是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如“校际会课”、“送课进校”、开设“公益课堂”、构建“和谐课堂”、打造“零距离课堂”等。三是专题研讨活动。如“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某一侧面)研究”、“有效训练设计研讨”、“各种课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教学策略研讨”、教学疑难解析、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方法剖析等。四是特色研究活动。如“教学管理特色研讨”、“复习备考与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研讨”、“毕业班联考反馈会”、教学沙龙、教师论坛、“菜单式研究”、“问题会诊”等。
5、大力实施“城乡帮扶结对”探索研究。大手牵小手,强校带弱校。我们坚持均衡发展的理念,通过区域协作教学研究活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原来的一些薄弱学校和相对落后的乡镇学校都取得了十分令人关注的工作成就。如李市小学,在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洪岭小学的指导下建立起了学习型教科研组织,构建起了主干课题带动教科研全面发展的“科研兴校”系统,促进了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加快了骨干教师培养。县实验初中帮扶结对农村偏远初中蛟尾中学成效明显,5年两校年年双双进入教学质量先进学校表彰行列。县实验小学对口帮扶薄弱村小——丁岗小学效果良好,近几年两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都得以明显提高和长足发展。官当小学、马良小学等学校的教师专业培训、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在区域教研协作体活动的促进下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