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08 08:59:4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生: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生:政治改革。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是正确的,课本上p61介绍了这些措施。
3、赫鲁晓夫改革的效果:
师:那么,赫鲁晓夫的改革有没有取得成效呢?又产生了什么后果呢?
生:失败了,赫鲁晓夫下台了。
师:(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的这些改革措施,对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成效,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而经济改革,只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了小修小补,而这种旧体制在苏联又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必然是不彻底的。加上,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噪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
师: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效甚微。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我们经常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师:赫鲁晓夫死后,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是: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
(过渡):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师:可以说,苏联在战后的几十年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看到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造成的弊端,也试图去扭转局面,两人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没有触及体制的根本,都只是在不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进行一些小修小补,也就是从理论上说没有对生产关系进行真正的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调整,那么其结果只能有一个──失败。
(过渡):1985年3月11日,苏共中央非常全会选举54岁的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新一代领导人开始掌权,苏联历史进入了大变革的新阶段。
二、苏联的解体(板书)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教材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背景资料,只能教师分析)
师:第一,改革的背景: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其经济实力却一直远不如美国。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苏联不仅在科技水平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迅速拉大,其经济实力也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对于进入80年代的苏联来说,已是势在必行。
师:那戈尔巴乔夫改革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呢?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内容及结果:
生: 经济方面,但没有取得成果。
生:政治方面,但使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师:回答正确。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对价格、信贷、税收等体制进行改革,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
师:政治改革及其影响: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同年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一系列文件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阐述,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加强。所以我们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把苏联改“病”了。
3、“八•一九”事件
 师:(简单介绍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凌晨,8名高级官员为了挽救苏联,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   在西方国家支持下,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指责副总统等违背宪法,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政变遂告失败。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4、苏联的解体
(教师组织学生“动脑筋”):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生:A.男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生:B.女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师:C.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女生说的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师:对了!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中亚五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等六项文件,正式宣告11个原苏联共和国以创始国身份自愿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与此同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7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7时45分,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升起,克里姆林宫换了主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