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08 08:59:4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中山市2012-2013学年上学期精品课程建设
主题课程申报材料(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内监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最终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2.苏联的解体
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
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一,制度性因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第二,领导人因素: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第三,阿富汗战争因素:不仅推动了改革进程,也削弱了军事实力。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教学对象分析】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需要联系到十月革命以来俄国的历史和二战期间苏联的突出贡献及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相关内容。所以,面对学生思维能力欠缺周密性,归纳能力还不够高的现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把握本单元内容,课前的知识回顾和脉络分析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脉络分析,理清前因后果,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把握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知识脉络法:
 
2.分析探究法:让学生思考: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他们的改革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通过分析比较,明确在改革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而不是照搬外国模式,应该有所取舍,有所创新。
3.图示历史:苏联地图与“独联体”地图变化比较。
【教学过程】
分析时政,引入新课:
师:今日世界,已经没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挽狂澜以及在战争后与唯一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美国相抗衡的号称“北极熊”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通常所说的苏联。现在,俄罗斯联邦可以说已经成为苏联庞大遗产的最大的继承者。那么,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带着这些一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板书: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师生共同学习新课
一、赫鲁晓夫改革(板书)
师:(温故知新)展示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苏联成立的时间?苏联的领导人如何去改革:
生:成立时间:1922年。
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师:(继续引导提问)大家回答的很好。那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吗?我们对斯大林模式又是如何评价的?
生: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关于评价学生记忆得不是很好,教师引导分析)
师: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显示赫鲁晓夫图片)
师: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苏联当时的情况。(课件显示资料)
 
从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所以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一系列改革。
师: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生: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生: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教师总结下分析归纳)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师:大家回答的很正确。苏联模式,或称“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也正是通过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这两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绩,使得苏联模式的创造者再也看不到它的弊端了,战后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也就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了。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为在理论上打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革提供了机遇。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那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修整?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