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08 08:59:4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练习】
课后学生探究:
1.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解题关键: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地评价。思路引领:肯定赫鲁晓夫正确的,起积极作用的一面;同时指出他失误的,错误的方面。答案提示:肯定: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否定: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强调主观意志,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什么后果?解题关键:造成苏联的解体。思路引领: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错误导致恶果。答案提示:戈尔巴乔夫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一个世界性大国消失,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
【作业】《新课程学习辅导》
(7)(8)班做P37页第16题,(1)(2)(3)(4)(5)班P15页第14题
【板书设计】
1、背景
一、赫鲁晓夫改革   2、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3、改革的效果
4、勃列日涅夫改革

1、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苏联的解体     2、“八•一九”事件
3、苏联的解体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1)背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2)目的: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
(3)措施: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教学难点:
1.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2.东欧剧变的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程度,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需要联系到十月革命以来俄国的历史和二战期间苏联的突出贡献及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相关内容。所以,面对学生思维能力欠缺周密性,归纳能力还不够高的现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把握本单元内容,课前的知识回顾和脉络分析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脉络分析,理清前因后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资料收集法
课前预习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匈牙利改革的相关内容及匈牙利的其他相关知识,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
2.对比分析,加强联系
可以先将苏联的改革与匈牙利的改革成效进行比较分析:苏联的改革──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匈牙利改革──进行了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而再把它们与中国的改革发展进行比较,得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从而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3.图示历史:例如通过地图,让学生认识“东欧”国家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上一节课讲述的是“苏联的解体”,本课承接上节课的内容,讲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除中国外)的社会主义进行的道路,主要介绍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的一些情况,以及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走向解体的过程,最终导致东欧的剧变。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课前可以让学生任意搜集一个东欧国家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到剧变的历史进程的有关资料,课上展示给大家看,并可作为课堂讨论时自己的论据。指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外因两方面入手,并指导学生较全面地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
师:(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讲述)大家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都包括哪些国家?
生: 中国
生:朝鲜、古巴、东欧……
师:“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展示图片)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1948年南斯拉夫因与苏联冲突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1962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退出阵营)。既然同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这些东欧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与苏联相似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讲授新课
一、匈牙利的改革[板书]
师:既东欧各国在战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后,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首先,通过土地改革和工商业的国有化,摧毁了旧制度,然后,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到50年代初,东欧各国基本上都确立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趋同于苏联的社会结构。由于除捷、德外的大部分东欧国家战前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战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运动对于推进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快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但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苏联模式消极面的影响,其现代化进程表现出与苏联同样的弊端。尤其是在冷战条件下,东欧国家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难以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框,不得不随着苏联发展态势的起伏而曲折前进,所以,东欧国家的发展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这一外部因素,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尽管如此,在战后东欧各国的发展进程中,争取民族自主权利和要求突破苏联模式始终是并行、交织的两股潮流,而在此潮流冲击下,体制的变革与苏、东关系所引发的矛盾成为战后东欧地区历史进程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动因和内在根源。其中,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发展道路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东欧国家战后历史的特点。其中,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