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设计
- ·下一篇教案:征税和纳税 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设计
小榄中学 张美珠
| 课 题 |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课时) | |||||||||||||||
| 设 计 思 路 设 计 思 路 | 教 材 分 析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意义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与收入分配社会不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但学生缺少这方面的阅历,学习时,难度较大。如何结合现实理解教材,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实现本课知识升华,是不容易的。 因此,教学中分三步走:第一步课前准备:编学案,社会调查表,充分发挥学生联系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落实笔记;第二步课堂师生共同学习:主要以学生社会调查的实例(家庭收入状况调查表)及收集有关资料视频,深化提高确实掌握教材的知识;第三步课后学以致用,学生结合《综合探究》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生活中在探究中感悟升华理论,达到教学目的。 这样,通过编写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学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在探究中感悟升华理论,达到教学目的。 | ||||||||||||||
| 学 生 分 析 | 高一学生,对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有兴趣,但是由于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理解“收入分配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运用实际材料,典型视频启动学生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 |||||||||||||||
| 教 学 目 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开展社会调查和课堂开展讨论、分析情景等活动,让学生在搜集、筛选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
| 教 学 重 难 点 | 1.      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社会)公平; 3.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4.     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
| 教学方法 | 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社会调查实践法、网络收集资料法、情景教学法、辩论法等教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 |||||||||||||||
| 教具 | 多媒体。 | |||||||||||||||
|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 教学 任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活动目的设计理由) | ||||||||||||
| 课前 准备 | 1.设计家庭收入状况社会调查表,组织引导学生社会调查。    2.编写学案:以填空形式体现教学思路,根据调查事例,设计问题让学生探究。 | 1.社会调查 2.自主学习学案,梳理知识 落实笔记。 | 用学生调查的事例教学是学习的有效方法。 | |||||||||||||
| 导入 新课 | 热点关注一: 看视频:“十八大热词收入翻番” | 看视频,思考问题。 |  实例引出课题 | |||||||||||||
| 1. 收 入 分 配 公 平 的 含 义 | 十八大目标:    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多少?公平是否收入一样,公平等于平均主义吗? 是什么: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相对平等,有差距但要合理。 | 城镇居民收入:38218元 农村居民收入:11838元 | 用学生关心收入翻番视频, 提高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 |||||||||||||
| 过渡 | 实现十八大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国富”“民富”同步,有什么意义? 即收入分配公平有什么意义?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公平吗?不公平由什么后果? | 看书思考 | 落实知识 | |||||||||||||
| 2. 收 入 分 配 公 平 的 意 义 | 热点关注二: 看视频:新闻1+1:“贵州毕节5名孩子避寒躲进垃圾箱 生火取暖中毒身亡” 为什么: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补充); ②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补充:科发、全康、倍增目标)。 ③(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P62(讲“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后再补充) ④是缩小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需要。 | 看视频,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讨论得出,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学生补充知识回教材相应地方。 | 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 落实知识 | |||||||||||||
| 过渡 | 1.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具体情况怎么样?看视频你将得到什么信息呢? 2.这种分配现状还有什么影响? 3.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看视频,思考问题。 | 进一步结合现实,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 |||||||||||||
| 3.      实 现 收 入 分 配 的 公 平 即 社 会 公 平 的 措 施 3.      实 现 收 入 分 配 的 公 平 即 社 会 公 平 的 措 施 | 热点关注三: 视频探究: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具体情况信息及措施: 信息1:七成的职工认为当前收入分配不太公平,有六成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中最大的不公正。 问题: 收入差距不公平,趋势扩大的收入分配现状。 对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信息2:三大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 
 问题: 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 ②劳动报酬(职工工资)占初次分配(企业收入)的比重偏低。 对策: ①坚持分配制度 ②提高“两个比重” 信息3:垄断行业如证券、银行、保险、电网、电信、烟草、石油、石化等行业收入与一般行业差距达到8倍。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企业高管农民工收入差距4553倍。) 问题: ③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收入行业过高。行业内部高管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也过大。 信息4: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007年的23倍。(城乡地域差距也近3倍) 问题: ④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总体收入差距过大。 ⑤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平均收入差距过大。 针对问题:③ ④ ⑤ 对策: ④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合理的财政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就业体系。  ⑤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即不能仅靠初次分配解决,还要靠再分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补充: 初次分配:也称第一次分配,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其中一部分以税收(国企还要上缴利润)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一部分以工资、奖金等形式分给企业劳动者;剩下部分留给企业扩大再生产。 再分配:也称第二次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来实现,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实现社会公平。 | 学生看视频得出: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具体情况是什么; 并从材料中想出相应的对策;  最后结合教材得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的措施。 学生落实笔记:P61-62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合理的财政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就业体系,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 继续联系实际,加深把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理论结合实际;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能力;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 概括材料并结合教材能力; 落实书本知识。 落实笔记。 | |||||||||||||
| 过渡 4. 处 理 好 效 率 与 公 平 的 关 系 拓 展 知 识 |    过渡一: 结合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加深理解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的措施,并进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1.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过渡二:结合2012年广东高考题: 36.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 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小小辩论会: 效率与公平谁更重要? 正方:收入分配中效率比公平更重要。 反方:收入分配中公平比效率更重要。 教师支持并总结辩论会。最后得出教材的观点。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矛盾性:过于追求效率会导致公平的失衡,过于追求公平会导致效率的低下。 (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总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做到: A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B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C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一.运用本科所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分析思考家庭调查表。课前调查(实际)—学习理论—运用分析实际。 二.结合P74-76 综合探究。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一知识点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的问题是一致的。 学生辩论:效率与公平谁更重要?实际就是运用综合探究中的问题,说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观点。学生课前已自我学习探究。 所以,单元综合探究课时安排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组长总结同学观点,写关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的小论文。 | 学生结合教材阅读十八大报告。 思考广东高考题回答: 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 正方主要观点: 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追求效率符合我国的国情。 从历史事件: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时期,成天的阶级斗争,使国民经济比解放前更加落后。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让中国的经济、生产力,效率得到极大的发展,让国家昌盛,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反方主要观点: 分配公平,才可以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每个人才可以和睦地相处。社会才会和谐,才不会那么多纷争,企业才能平稳地发展下去。如果收入分配不公,那么就会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同样也会影响效率。 学生课前进行家庭调查 学生课前预习书P74-76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探究 学生课后分组组合作探究 | 用十八大报告例子巩固知识。 用高考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 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 在我们现代社会,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讲求效率,经济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谈公平是一句空话;如果收入分配不公,那么就会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同样也会影响效率。 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 |||||||||||||
| 能力 训练 | 选择题(2012高考江苏卷10)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见学案) 主观题(自编)(见学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重点知识得出答案,并介绍做主观题的一般方法。 | 提高做选择题主观题能力 | 检查同学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巩固知识。 | |||||||||||||
| 课堂 总结 | 在社会调查和自主学习探究基础上,运用典型的视频资料学习了什么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什么怎么样要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及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在学生小结基础上,总结本框的知识(见板书)。本框题是全书的重点。 |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图,梳理知识,落实笔记。 |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理性认识,深化提高确实掌握教材的知识。 | |||||||||||||
| 板 书 设 计 | 二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社会公平 1.是什么:相对平等,差距要合理。 2.为什么:  ①原因: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②意义:协调经济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科发 全康) ③(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是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的现实要求。 3.怎么样: ①坚持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②(保证)提高两个比重(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重要举措) 政府调节分配:保合 提中低 调高 取非 (税收) 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社保、就业)。 ⑥发展生产,落实科学发展观(城乡区域)。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 ①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矛盾性: (2)处理 : ①总要求: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具体做到:P63 A B C | 梳理知识。 巩固认识。 落实笔记。 | ||||||||||||||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