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第4课 程序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 ·下一篇教案:第6课 多重For循环(教学设计)
第5课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第5课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石岐区北区中学 方琴
一、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的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对VB的常量、变量、表达式及常用函数有所了解。循环结构是三大结构中最难的一个结构,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程序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注重启蒙和兴趣的培养,并以简单、实用的例子和趣味性的练习、富有引导性的教学语言、明白流畅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在晦涩的程序设计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基于中山市教研室编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程序的循环结构》。为了激活学生对循环结构的学习,感受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感知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的乐趣。我们引用了画圆的函数,从画多样丰富的图形入手,掌握循环结构的特点,熟练循环结构的格式,并逐步把循环思想向其它问题迁移。
2、教学重点:
ü         认识循环结构的特点
ü         掌握For循环语句
ü         学会使用For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
ü         FOR循环语句中循环变量的变化,循环次数的决定,循环变量给循环体带来的影响;
ü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和循环体。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ü         了解循环结构的特点;
ü         熟练掌握For循环语句格式,并了解其执行流程;
ü         会使用For循环语句画各种圆的图形;
ü         会使用For循环语句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ü         通过分析画同心圆的程序,使学生逐步掌握循环结构for / next语句的执行方式和应用,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
ü         通过逐层分析法,教师设置图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断提高学习梯度,从知识讲解、知识运用、知识延伸到知识迁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和提升难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ü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面纱,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ü         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学习到对学习有用的程序设计。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体验成功和收获带来的快乐。
ü         通过教师的图形设置以及学生对程序的体验修改,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探索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思想 | |
| 直接引入 | 明确学习任务。 | 读学习任务 | 明确学习任务,直接引入循环结构。 | |
| 环节一: 知识讲解 | 师:学习循环结构从同心圆入手。大家都能用circle语句画一个圆,那么画二十个同心圆是否用20个circle语句呢? 师:循环结构的特点就是多次进行相同的操作。关键字是多次和相同操作。画20个同心圆就是这个特点。 举例:生活例子 分析20个同心圆初值、终值和步长。 引入For语句的格式,分析讲解。 套用格式,完成学案1。 | 生:用循环结构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学案1并回答 | 通过二十个circle语句来引入初值、终值和步长,强调循环结构的特点。详细讲解For语句的格式,并马上套用格式,从而完成知识讲解的第一步。 | |
| 根据For语句的格式,分析执行过程流程图。 情景模拟,老师扮循环变量。 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判断错误程序段。 | 学生响应并回答 学生扮判官 学生分析回答 | 先分析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流程图,再用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从而完成知识讲解的第二步。 | ||
| 环节二: 知识运用 | 分析图1,编写画20个同心圆的循环语句。 分析图2、3、4和5,完成学案2。 组长分配组员,分别绘制这四幅图。
             
 | 学生分析 上机实践 学生分析 完成学案2 组长分配,学生上机实践。 组内交流 | 分析circle语句中坐标和半径如何随循环变量变化,在修改参数中,体验绘制丰富图形的乐趣。从而深入理解循环体与循环变量的关系。 | |
| 环节三: 知识延伸 | 问:循环语句每循环一次画一个圆,能否每循环一次画两个圆? 分析图6和图7,并完成学案3。 问:图7中,每次画两个圆,画20个圆,只需要循环10次就能完成。如何控制循环次数呢? | 学生分析 完成学案3 答:改变终值 学生上机实践 | 在每循环一次画一个圆的基础上延伸为每循环一次画两个圆,进一步体会循环体与循环变量的关系。并能修改循环次数。 | |
| 环节四: 知识迁移 | 问:我们能否运用循环语句的特点,解决数学问题呢? 题目:编制程序,计算1+3+5+…+99的值。 完成学案4:让学生完成表格里的内容。根据表格里的内容,编制程序。 | 分析,完成表格 完成程序编写 | 把循环程序的思想迁移到数学问题,不断提高梯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和提高难度。 | |
| 环节五: 知识总结 | 师:1、认识循环结构,需要“多次进行相同的操作”。 2、熟练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 3、用For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完成评价表 |  | |
| 环节六: 完成作业 | 完成练习题 |  |  |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