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8-01 13:44:4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三、创新与突破点
1、采用“沉鱼落雁、闭花羞月”导入。使用历史成语导入本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亲切感。
2、把学习目标具体化。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归纳出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汉元帝时期、东汉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后进一步分析对比:“汉初为什么要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为何又要大规模反击匈奴?”“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的和亲背景相同吗?”。具体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3、音乐欣赏《昭君出塞》使用,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研读课标和教材,百度搜索所用资料,创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采用“沉鱼落雁、闭花羞月”导入。使用历史成语导入本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亲切感。
2、学习新课 
第一子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的兴起:图片展示匈奴的生活→学生谈谈对匈奴族的认识(生活在蒙古草原上,靠放牧为生,逐水草迁徙。)→(教师补充)匈奴人的习俗和中原地区不同,从小孩开始就骑羊,射鸟、鼠,成人后以骑射为长技。以畜肉为食,以畜皮为衣。)→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想一想我们第一次接触匈奴这个民族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它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如何?(秦朝时期,匈奴不断进扰,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积极的防御策略。)匈奴敢于不断进扰秦朝疆域,说明什么?(匈奴的强大)那么,匈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它是怎样强大起来的?它与大汉朝的关系又如何呢?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以史料展示匈奴的壮大→以图片展示匈奴的壮大→展示学习目标。(统一使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发展起来,铁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回答课本“动脑筋”的问题: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在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学生回答]今天56个民族中没有匈奴族。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的贡献有:开发了祖国的北疆地区,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匈奴族与汉族间的密切交往,共同缔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
教师小结:冒顿单于在秦末汉初,抓住中原发生战乱,无力顾及北方边境的时机,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且继续南下。自此,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开始。(由此过渡到下一目)。
第二子目:汉与匈奴的关系
展示学习目标(汉与匈奴的关系表格,内容包括时期、关系、原因、影响)→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汉与匈奴的关系表格(汉初的和亲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够大败匈奴?不同时期,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不同,你认为汉匈政策主要取决于什么?)。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了解了汉武帝时在军事上取得了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那我们结合前面学过的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等四个方面回答)
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阅读80页动脑筋中的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谈谈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引导学生从对汉朝、对匈奴、对两族交往等角度回答)。
[教师补充] 昭君出塞还密切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匈奴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昭君出塞体现了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其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也是汉朝时期“大一统”的表现之一(认识到“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匈奴与汉的关系。匈奴的兴起和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汉匈关系发展的一个前提。匈奴与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的“和亲”;二是汉武帝时期的兵戎相见;三是昭君出塞后的和睦相处。以顺口溜形式作结:“冒顿统一北边疆,迫使汉初和亲忙。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震四方。汉匈和同为一家,昭君出塞美名扬。”

4、音乐欣赏,结束本课。
音乐欣赏《昭君出塞》,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六.课后反思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最主要的是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后让他们对历史形成基本的认识,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用成语导入,以音乐欣赏结束本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表格形式学习汉与匈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为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打下基础。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中最鲜活的因素,没有人物的活动,也就没有历史事件的发生,更不可能形成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本节课对历史人物昭君的体现还不够鲜活、生动、丰满,如果使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