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幼儿教育论文

获奖学前教育论文:浅谈语言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15 10:09:08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获奖学前教育论文:浅谈语言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白沙县幼儿园  徐丹丹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个问。”众所周知,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其在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师提问能力和方式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活动的效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就能开阔幼儿的思路,使幼儿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幼儿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此,如何让活动中的提问更有效,也就成了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活动中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提出的问题应从帮助和支持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孩子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从而促使幼儿思维获得发展。可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将总结经验对这一方面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问设计的难易度要适度。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指出要把问题提在幼儿“现实发展区”。如果提出的问题幼儿不花费力气就能回答,对他们的发展是无所补益的,有的幼儿会因为太容易而不屑一顾,达不到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提的问题太难,幼儿经过努力仍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提前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幼儿提出的问题,要稍微适度的超过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其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而避免提一些看上去好像很美,却没有让儿童达到发展,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二、问题的设计及其答案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具有开放性”,就是指问题要“大”而“深”。“大”是指范围广,问题可能包含多种答案,允许幼儿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和回答;“深”是指有一定难度,尽量少提一些非此即彼的封闭式的问题,逐步引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思维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往一些单一性的提问往往以“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为主,对此,孩子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开放式的提问,没有现成答案,不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既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诸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会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页”、“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开放性问题。

如针对“这幅画讲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能及背景等角度进行观察、讲述。由于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对“问题答案具有开放性”的理解经常会存在偏差,教师不局限幼儿的思维以及答案了,为了“开放”而一味地去附和幼儿。曾经见过一位教师在“胡萝卜是什么颜色的?”这样一个问题设计的背景下,任由幼儿发挥,有的说红的,有的说白的,还有的说黑的。这些没有意义的答案使得教师晕头转向,不仅浪费了时间,达不到效果,还影响了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在问题的预设时要做到有开放性同时,在活动中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幼儿的回答,教师都要紧紧围绕目标,做到有放有收,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而驾驭不了活动的进行从而远离活动目标。

    三、提问的设计要层层深入体现导思性。

    提问应当有合理的程序,即在设计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运用开放的形式,引导幼儿逐层深入分析,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把幼儿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引导幼儿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让幼儿在理解的层面上,融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作品的中心,并引伸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促进自己良好个性的发展。

四、各类问题的搭配要灵活。

    首先判断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其次,推理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最后,创造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通过引导促使幼儿讲述想象依据,这有利于引导幼儿展开合理想象,通过讲述理由,还可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促使想象的发散。例如,在进行《找抱的小刺猬》这个故事教学活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小刺猬想做什么?它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小刺猬没找到抱抱,心情会怎样?它应该怎么办?”“如果你是小刺猬,你会怎样去找到抱抱?”这些问题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切入点,从易到难,考虑到了幼儿整体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发散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为下面环节的进行做了铺垫。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引发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学前教育论文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