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16 12:50:4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第二阶段——6月初,地点:上海;运动主力:工人阶级;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通过学习,教师顺势设问:
比较两个阶段的斗争结果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8.教师出示课件通过比较五四爱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活动的不同点,归纳知识点: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建国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并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关于中共一大的内容,找出相关信息。在上面三个条件都具备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成立的基础: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组织基础——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
1)时间:1921.7.23
2)地点:上海——嘉兴
3)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名称,明确了党的目标,选举了党的领袖
9、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讲解: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这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一种方向。而且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她成立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给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又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把我国逐步引向繁荣。
因此,用“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来形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毫不过分。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从此中国的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了。
【课堂练习】
1.下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的是:(   
①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 取消“二十一条” 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7年
 
【板书设计】

时间:1919年5月4日

性质:反帝反封建
 
 

原因: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巴黎和会的拒绝(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

 

两个中心:北京(5月4日)、上海(6月5日)

 

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1、五四运动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

的开始。
 
 
 

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的召开

 

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2、中共的诞生

一大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一大的内容:
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学法指导】
本课主题: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共产党的建立。
1.本课可以问题入手,通过再造历史场景、创设新情境、充分运用图表等历史材料等途径,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2.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图片史料的方法、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等,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建议在教学相应环节中,设计如“观察图片史料分为几步”等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步骤,以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
 
 
 
 
11课“北伐战争”的教学设计
【学习构思】
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北伐前期的胜利进军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也能加深对党的感情,深化情感价值观。所以本课做了如下构思:
首先,导学案感知本课的简单线索;
然后,以标题为线索,深入学习,讨论解决难点。
一、北伐的准备------
   先让学生感知本目内容,再提出难点问题,还学生以自己的课堂,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北伐的进行------
先让学生感知本目内容,然后设计情景,课文的诵读,让学生感觉北伐的过程,通过师的点拨,从材料出发,学生的讨论,从而突破重点“北伐的胜利进军”。
三、北伐的结果------
   出示图片,从前面的学习,感情的容入深深感受北伐后期的转折,国民革命的失败。
四、北伐的难点------
   再次提出难点,分析,加深印象,主题升华,达到以史为鉴的现实目的。
五、练习与巩固,
   图片练习,中考真题演练,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上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明显,所以课前预习到位,基础知识的落实较简单。该段历史需要进行新旧历史对比,由于兴趣与时代让他们对本段历史非常陌生而又熟悉,初二的学生在这里的学习可以说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补充作依托,教师的讲解作辅助,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初二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如何把握重点,引领学生进行理解,培养其历史思维,敲打兴趣之处,实现师生的心理共鸣,使得内容简单而又透彻,明白,是个关键。最后就是关于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问题,本课比较容易实现,必须牢牢把握。
【学习目标】 
简单的导学案知道本课的考点所在: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了解新民主主义运动1925---1927年7月的大概历史线索。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诵读,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认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难点】
重点是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取基于问题的小组学习探究法,先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了解大概,再加以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不断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史论结合,用材料呈现带领老师的讲授,最后图片总结进行复习。
【学习准备】
导学案,Powerpoint课件
【学习过程】
事先分发导学案:布置自学,设计目标:自主学习,先搞清线索,同时在课本标示重要知识点。
导入新课:(复习与兴趣的激发)
(课前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同学们,猜猜他们是什么,与我们学过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放音乐,回答问题)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配乐)---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光荣呀,中国共青团----五四爱国运动,唤起民族的觉醒,民国美男子(蒋介石、周恩来、孙中山及其遗愿)-----?国民革命歌-----?
这首歌曲与民国美男子与我们的历史有什么关系呢?学习《北伐战争》中揭晓。(板书:课题“北伐战争”)
(以标题为线索)提出问题引出学习结构
北伐战争本课有几个内容呢:
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的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它们与北伐战争有什么关系呢?(检查自学的结果)
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一、北伐的准备---黄埔军校的建立
(快速回答本目识记内容)
设问1:北伐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精彩的一页,是由黄埔军校的建立开始的,该校的领导班子是属于哪些党派的呢?
设问2:为什么孙中山要建立黄埔军校?党派不同,为什么周恩来插进来了呢?为什么要加上政治教育呢?以前的革命为什么失败呢?这里有一段遗失的历史。
二、北伐的进行------北伐的胜利进军。
(快速回答本目识记内容)
师结合《北伐战争形势图》讲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动态联系讲解形成整体印象),
组织讨论1:北伐为什么可以胜利进军?
补充材料:当时的形势(图示)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直隶
35万
提示:在经过中找,从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找
组织学生诵读材料,(读课本51页的浅蓝色字体读3次:随意的,女生读,男生读,感受当时参战人员的感情;出示叶挺的头像及其第四军介绍,感受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化本课的德育目标)
小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正确的作战方针
②、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③、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协力
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
过渡设问2:北伐胜利进军了,国共领导的国民革命呢?是否也胜利了?
补充图片:进一步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提示其意义:两次政变的发生,标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三、北伐的结果-----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设问1: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设问2:为什么说北伐最后是失败的呢?
补充材料“军阀” -----“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
四、北伐的难点------
设问:为什么他们要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呢?为什么当初领导革命,现在却背叛革命呢?共产党应该从中总结什么经验教训?
师补充讲述:在这场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惨遭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牢牢把握领导权,尤其是军权。”
小结本课:热点回顾、主题升华
附:孙中山先生一生希望民族独立希望民族统一民族强盛,,他重整国民党,倡导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让心腹爱将蒋介石领导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前期胜利了,但是这是又一只大狐狸,他反动了政变,导致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最后蒋介石建立了反动一党专政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就是说,国民革命运动是失败的。北伐战争,是团结是合作是共产党人的大无畏让我们走向了胜利,而分裂则让北伐最终失败。
孙中山先生一生希望民族独立民族强盛,希望民族统一,今天,我们祖国统一了吗?
没有!
哪里没统一?
台湾!
台湾问题是谁留下的,蒋介石当年败退台湾的,也就是说,同学们,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志愿完成了没有?
没有!
同学们呀,这让我想中山先生的遗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今天面对台独,我们坚持说不!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只有一个中国。
五、练习与巩固
【作业设计】
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的革命有多少次呢?
与黄埔军校相关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之一;黄埔军校出来了多少英雄豪杰?你能找到三四个吗?
蒋介石,又称蒋委员长,中座,为什么那么多人称蒋介石为校长,自称“学生”等等,其嫡系部队又是什么呢?蒋介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活动随想】
随想一、历史教学如何实现与现实相结合,是新课改的关键,本课最后落实比较出彩。但会否夸张了呢?学生感觉很顺畅。
随想二、北伐需要讲述战争,本课中的战争是个怎样的过程,如何生动还需要大量的语言提炼,这个必须得提高。但围绕着考点,本课的落实还是好。
随想三、本课完整了北伐的后期以及蒋介石后来的统一南北,本人感觉是完整了很多学生的疑惑,但超出了课标。虽然时间不多但总担心会否画蛇添足。
 
 
 
 
 
 
 
 
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讨论探索
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崇敬革命前辈业绩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
思想意识
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教学方法
1.图像法。在导入新课时则可以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从中导入的方法。
2.提问讲解法。通过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观念。
3.故事穿插法。本课内容故事较多,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讲解、活跃气氛,加深印象。也可以放在课后活动中。
4.讨论法。对于秋收起义失败后退往农村的原因,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
5.诗词辅助法。对于本课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搜集毛泽东诗词并背诵,加深理解。相互印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中国六十年大庆中三军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力,然后说明看着我们国家雄资英发的、庄严的军队,他自豪地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国威的同时。你们知道它们的节日(建军节)是什么时候吗?它的出现和什么历史有关?该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我们现在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板书]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背景是什么?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南昌起义的内容,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导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中国共产党人就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①时间:1927年8月1日。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③过程: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南昌城,不久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失败。④余部: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湖南。⑤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板书]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③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④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教师讲述](附图)
同学们,请在图中先找出几个相关地名:“南昌”“瑞金”“三河坝”“汕头”“宜章”。
[学生找出后,教师开始讲述]1927年7月中旬,党中央任命周恩来为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进行部署和领导南昌起义。7月25前后,周恩来及起义的其他领导入如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从武汉、九江等地到达南昌与朱德会合,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这时集结到南昌的参加起义的兵力大约有2万余人。原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义,后因一个姓赵的营长叛变,起义提前到凌晨2时。
8月1日晨,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经过五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胜利占领南昌城。起义胜利后,随即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领导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8月3日至7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宣布继承北伐革命没完成的事业。
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途中敌截击。所留部队,一部约1200人由颜昌颐、董朗率领进入海陆丰地区;一部约2000人,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
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以武装斗争反抗了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在中国人民中树立了坚持革命斗争的旗帜,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下,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南昌是一座孤城,周围没有百姓支援,不易防守。
回答二:广东濒临海外,可以获得外援。
回答三:广东群众基础好,可以重整旗鼓,再行北伐。
回答四:……
[教师讲解]这次南下确实是想在广东重整旗鼓,再行北伐。因而孤军南下,再加上两次分兵的失误,结果在强大敌人的围攻下,遭到失败。
[教师引导]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南昌起义失败原因的看法。
[学生回答]回答一:可以在南昌周围发动群众,与农民相结合。
回答二:应该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回答三:孤军远征,没有集中兵力,犯了分兵作战的错误。
回答四:天气炎热,士卒疲弊。
……
[教师讲解]这次起义由于缺乏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革命的经验,没能与当地的农民运动相结合,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根据地,而是想在广东重整旗鼓,再行北伐。因而孤军南下,再加上两次分兵的失误,结果失败。
[教师过渡]在发动南昌起义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汉口召开了一次旨在改变共产党组织涣散、思想混乱状况,确定今后的工作方针。因为这次会议是在八月七日召开的,故我们称其为八七会议。
[板书]2.八七会议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小字内容,了解八七会议的精神。里面提到了一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二是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教师讲解]“七一五”以后,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了挽救革命,纠正过去的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今后新形势下的方针,决定召开中央紧急会议。
中央会议由瞿秋白主持筹备,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李维汉主持,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成立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的召开,给组织涣散和思想混乱的共产党员指明了奋斗方向。
[教师过渡]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和插图,了解秋收起义的过程及其变化。
[板书]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时在图上把以下地名给找出来:“修水”“铜鼓”“安源”“文家市”“三湾”“井冈山”。
[学生看书]……
[学生看图寻找]……
[教师讲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近郊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秋收起义计划。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出席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并就起义中的农民问题、土地问题、军事问题、起义区域问题作了讲话。他十分强调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指出:秋收起义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发动起义,必须有军事的援助,否则终归失败。起义的发展是要夺权,要夺权就一定要有兵力。会议决定成立党的前敌委员会和党的行动委员会,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前委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9月份,将参加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
9月9日,从破坏铁路切断敌人交通开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当天,一团从修水出发准备取道长寿街,进攻平江。在接近长寿街时,四团突然叛变,一团腹背受敌,百人牺牲,两个营被打散。9月10日,二团在安源起义,相继攻克醴陵、浏阳,但在浏阳被敌围攻,损失2/3。9月11日,三团由铜鼓西进,在攻占东门市后被敌人袭击,也遭到损失。
9月19日,各路起义军退集到浏阳县的文家市。在这里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现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已经没有可能在城市取得胜利,应该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粤边农村进军。
[教师过渡]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做出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板书]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概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过程。
[学生回答]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途中,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将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在各级部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班设小组,连设支部,营设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全团由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同时板书]攻打城市失败→文家市决策、退向农村→三湾改编、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教师讲解]毛泽东在1927年10月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政权。初创了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4月底,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这里的部队会师。5月4日召开军民大会,宣告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师六团,两支队伍会师后,红军的力量大大增强。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要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请大家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我方力量弱小,没法在城市立足。
回答二: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主要根子在土地。先到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农民团结在身边,就解决了一大部分问题。
回答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回答四:红军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师小结]因为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惟一正确的选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红军歌谣”,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或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精神。
[教师指导]同学们,对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我们只记住课本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一句并理解即可。
[教师过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关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情况,看时请结合地图,建立起空间概念,加深印象。
[投影显示]
(一)中央革根据地。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进入井冈山。1929年1月,敌军围剿井冈山,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红四军前委决定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主动出击,到1930年,建立了赣南、闽西根据地,有17个县建立了县级革命政权,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二)湘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由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等人领导建立,以红五军、红八军为主,后合编为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到1930年。建立了十几个县的苏维埃政权。
(三)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由方志敏、邵式平领导创立。红十军为主力、方志敏任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根据地合并而成。1930年3月,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5月份,形成了鄂豫皖根据地。主力为红四军,主要领导人有徐向前等人。
(五)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领导创建,红二军团为主力,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
(六)广西左右江根据地。由邓小平、张云逸等在白色起义后创建而成,主力红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
除此以外,还有海陆丰、琼崖等地都建立起了共产党的武装。到1930年夏天,全国已有大小十几块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附图)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
[教师总结]1927年冬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逐渐走上了以农民为主力,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毛泽东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有力地指导了各个根据地的建设。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于在1930年夏天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拓展部分内容:
一、从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革命队伍遭受很多失败考验,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继续英勇顽强地斗争.在这个艰辛的历程中,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1、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发扬的井冈山精神。
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意义:(学生在书本上找出来记忆)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及启示:
意义: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户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它犹如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启示:看事情要有长远眼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道路可走,必须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板书设计
一、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③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④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小字补充内容)
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回到湘赣地区领导革命工作
二、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召开后
2)概况:
①时间:__1927__年9月
②领导人: 毛泽东 
③地点:湘赣边界  
④经过:湘赣边界起义→进攻 长沙 →受挫→向  井冈山进军。
⑤意义:建立了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岗山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
①时间:1928年4月
②会师部队: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本课主题
国共两党敌对对峙时期的红军被迫长征,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党组织成熟。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
   
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长征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进军贵州策略的正确性,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党组织从幼稚走向成熟。
讨论探索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听过长征吗?你看过长征吗?在长征里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战事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导入一个视频《飞夺泸定桥》
师说:刚才所看到的就是长征中的一场激烈的战役-------飞夺泸定桥,那么在长征中,还会有什么战役?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又惨烈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提问:①当时红军为什么要开始漫漫的长征路?②在长征刚开始的时候,我军遇到了什么重大挫折
长征的开始:
提问:还记得上一节所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正确带领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在1933年10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回答: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引出长征的原因: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提问:在长征刚开始的时候,我军遇到了什么重大挫折?
图片:血战湘江,点明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解释事件和发生的原因)
 点出两条路线,让学生选择,跟着谁走?为什么?
 答案:因为毛泽东代表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遵义会议:
背景:935年1月 (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
内容: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生填空,突出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是肯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否决照搬苏联的战斗模式)
长征的胜利:
提问: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回答:自然条件恶劣,粮食缺乏等
用图片引出: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物资短缺的问题也历经了艰辛困境
提问:那为什么他们还要继续向前走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还因为他们有一种精神,我们把这种精神称为长征精神!
提问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应该是什么?
不畏艰苦、勇于战斗,无坚不摧、善于团结,顾全大局
提问:请同学们找出红军长征的过程(图片排顺序)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围剿)→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巩固练习】
1、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2、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下列河流先后顺序是 (   
①大渡河 ② 湘江 ③ 赤水河 ④ 金沙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④①
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江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 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第一阶段:①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陕甘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第二阶段:②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板书:
文本框: 长征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长征开始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意义)
 
四渡赤水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陕北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原因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扩展活动:寻找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例子:(图片)汶川大地震中,守望相助的精神,赶赴灾区的不畏艰辛,团结一致的赤子之心!
 

上一页  [1] [2]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