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 ·下一篇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教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2、曹刿的身分怎样?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小结:第1段,写的是                 ,显示了曹刿        、        的品质以及鲁庄公             的胸怀。
  研读课文第二段
(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
【1】鼓:                  。   【2】败绩:                 。 
  【3】驰:                 。   【4】辙(zhé):                 。 
  【5】未可:                 。  【6】轼:                 。 
【7】遂逐:                 。
 (2)提问:
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2、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3)、小结:
第2段叙述的是           ,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 谋 ”的作用,为下文“     ”打下伏笔。曹刿                       ,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研读课文第三段。
    (1)选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1】既克:                   。   【2】故:                   。 
  【3】一鼓作气:                   。 【4】再:                   。 
  【5】竭:                     。     【6】盈:                    
  【7】靡(    ):                   。【8】测:                    。
 (2)提问: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3、小结:
第3段写曹刿论述                              。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4、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
6、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