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教案
- ·下一篇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师寄语 黑发不知勤 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 策》原名《 》《 》《 》《 》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 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 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失去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 ,争取得到“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合作交流1
1、学生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 .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3)妻、妾、客三 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合作交流2
1、学生翻译课文第二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合作交流3、4
1、学生翻译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精读品析
1、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2、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 ,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 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4、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