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物理论文

《弹力》一课编写之我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11 00:46:49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弹力》一课编写之我见
中山市实验小学 李永泉
《弹力》在粤教科技版是设置在四年级下册,教材在课程安排了上设置了四个活动:活动1弹性与弹力、活动2什么物体有弹性、活动3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拓展“制作简易测力计”。教材的重难点均在认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上,按教材的设置及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笔者曾对解决重难点方面进行如下设计:
教学设计一:
一、问题情景引入:游乐园里的蹦蹦床为什么能把人弹得这么高?
二、探究活动1:认识弹性与弹力
1、拉一拉弹簧、橡皮筋,让学生看弹簧和橡皮筋的变化,并体会手的感觉(体会弹力)
2、松手,看橡皮筋、弹簧的形状(弹性的性质)
3、学生总结、汇报
4、教师小结弹性与弹力
三、探究活动2:什么物体有弹性
1、猜测海绵、弹簧、橡皮筋、橡皮擦、蜡烛、尺子、橡皮泥哪些具有弹性
2、小组实验:让学生用力去按一按、拉一拉要研究的材料,通过观察判断材料是否具有弹性,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
经过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力、什么是弹性,但是却让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实际意义,不能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的做实验,体验探究未知事物的探究过程,体现不了教材和探究实验的开放性,而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对物质世界认识规律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活动1、活动2进行了整合,并在教学中增加感受弹力的时间,延长弹性、弹力两个概念的引出间隔,设计如下:
教学设计二:
一、视频引入:为什么撑竿、蹦床、跳板能把运动员弹得这么高?
二、探究活动1:认识物体的弹性
1、哪些物体与撑竿、蹦床、跳板具有同样特性?
2、小组实验,完成表格:

材料

 
我的做法
我观察到的现象
与蹦床具有同样特性的打√
弹簧
 
 
 
橡皮筋
 
 
 
橡皮泥
 
 
 
尺子
 
 
 
蜡烛
 
 
 
海绵
 
 
 
要求:用最简洁的字或词来描述做法,用详细、完整的语言记录现象。
2)、与同学交流:这种特性有什么特点?
                                                             
3、小组汇报结论
4、小结:根据现象,归纳这种特性的特点,提出这种特性就是弹性。
三、探究活动2:感受弹力,了解弹力
1、感受弹力:请同学们拿起弹簧,用手压一压,拉一拉,说说你们的手有什么感受?(学生感受,并汇报)
2、了解弹力:拿起弹簧,不挤压,你感觉到弹力吗?要怎样才能感受到?
3、小结:弹力是由于物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的力。
4、再次感受弹力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为什么撑竿、蹦床、跳板能使运动员弹得这么高?”这个疑问,可以引起学生一系列思考、猜测、探究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像科学家探究未知的内容一样,从各种有弹性的物体的变化中发现弹性的特点,并归纳出弹性的概念;再从实验中感受弹力的的存在和作用,可以使学生建立弹性是物体固有的特性,弹力是有弹性的物体形状改变后才产生的使形状恢复的力的思维模式。在整一个探究过程,学生是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课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享受探究的快乐,分享探究的成果。
事实上,笔者认为造成如教学设计一这种“假探究”的局面,与教材的编写设计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教材设置的活动,编者是打算通过“活动1弹性与弹力”,让学生用力改变弹簧和橡皮筋的形状,并感觉它们的弹力,从而达到让学生解决认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活动2什么物体有弹性”,寻找有弹性的物体来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弹性。从活动设置的内容来看,编者是让学生感受了物体的弹力,再解决产生弹力的物体具有的特性的问题。
然而在人类的发展历史里,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规律是依次是物质的特征、性质、作用,然后到物质的利用,因此笔者认为教材的活动设置虽然是容易使学生了解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但却不利于学生正确思维模式的建立,更有违“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的小学科学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建立。
于是对于《弹力》一课的教材编写,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的改进:
1、删掉《11 力的现象》一课,它的内容是给学生介绍了各种力的现象及效果,相当于给此课后学习的各种力加一个简单的引入,然而笔者认为这个引入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之余,却起了画蛇添足的效果,还影响了后面新课学习的吸引性、探究性和活动设置的完整性,严重影响了“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的科学探究学习的初衷。
2、教材活动设置,可以把“活动1弹性与弹力”、“活动2什么物体具有弹性”进行整合拆分,分别改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感受和了解弹力”两个活动。对教材进行如此改造,除了能从弹力产生的特殊性出发,引导学生从有弹性的物体产生的想象来形成弹性概念并感受和认识弹力外,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应用范围的正确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和思考的余地,展现教材的开放性。
笔者认为教材编写应从“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的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像探究未知的内容一样去进行实验,教材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给予一个框架限定。以上只是笔者的浅薄见解,有不妥之处,衷心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弹力》一课编写之我见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