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搭建“实践”舞台,让课堂充满活力
- ·下一篇论文: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途径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广东 中山二中 吴惠芳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些新的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是没有接触过的。在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我们就引入这些概念,对刚进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的。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以气体摩尔体积为例,具体讲一下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复习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关系图如下:
二、进行科学探究——电解水实验。
观察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假设电解了1.8g水,计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之比。初步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1mol氢气和氧气的体积相同。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证实,根据表2、3(P14)的探究可以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1molO2和1mol H2的体积相同;1摩尔不同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不相同。接着设问:为什么相同条件下,1molO2和1mol H2的体积相同;1摩尔不同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不相同呢?
三、引入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物质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分别给出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的排列,让学生分析。
根据分析可以得出固体、液体物质粒子间间隔很小,在微粒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本身大小决定。不同的固体、液体的粒子大小不同,所以,相同条件下,1mol的固体、液体的体积不同。设问:气体物质又怎样?给出从相同物质的量液体变成气体的体积变化图,然后设问:影响气体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分析: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的决定因素有分子的数目和微粒间的平均距离,而微粒间的平均距离主要由温度和压强决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气体物质粒子间间隔很大,在微粒数目相同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间的间隔决定。相同条件下,气体粒子几乎间隔相同,所以,相同条件下,1mol的气体,体积相同。
接着设问:相同条件下,1mol的气体,体积相同,那么它们的体积为多少?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从而就引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之后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Vm),根据它的定义可以推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mol/L)和计算公式(V=nVm)。
再设问: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为多少?分析:22.4L。
设问:那么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多少?分析:标况下,任何气体的Vm=22.4L/mol。注意要点,条件:标准状况,对象:任何气体,物质的量:1mol。
四、以练习加以巩固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2)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3)1molC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4)1mol水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5)20℃时,1摩尔氧气的体积约22.4L
2、填写下列空白
(1)标准状况下,0.5molH2占有的体积是 L;
(2)标准状况下,2molO2占有的体积是 L;
(3)标准状况下,4.48LCO2的物质的量是 mol;
(4)标准状况下,3.36LH2的物质的量是 mol;
(5)标准状况下,16gO2的体积是 L;
(6)标准状况下,11.2LN2分子数是 个;原子数是 个
五、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问题来过渡,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思考问题,最后学到了要求掌握的知识。问题的设计必须难度适中,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能够解决的,或者是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够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是新知识点的引入,而这种问题一般是在旧基础上提出的。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优点是这种教学方法使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学生不容易走神,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构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解决问题,学生会有一种胜利的感觉,这种的感觉将会成为他们不断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