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历史论文

做与学生共成长的思想型教师——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8-13 12:29:50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做与学生共成长的思想型教师——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引言
面对学生的目光,老师哭了
    一位历史老师去外地执教公开课,讲到唐朝灿烂的诗歌文化时,学兴趣浓厚,老师也想适当放开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李白及他的诗歌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丁如下一些问题:
    李白究竟是哪里人?
    李白一生究竟写了多少首诗?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李白的酒量有多大?
    李白有儿子吗?
    李白死在什么地方?
    在小学我们学过《早发白帝城》,听说是李白在流放的途中重获自由时写的,他为什么被流放?他又为什么获得自由?
    那个白帝城的名字怎么来的?是不是曾经住过一个白帝?为什么叫白帝?
    江陵现在叫什么?
    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特点好吗?
    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人?
    李白有个好朋友叫杜甫,能谈谈杜甫的诗歌特点吗?
    以上是五分钟内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这位教师对此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他没想到学生有这么高的素质,更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他根本无法接纳,而且关键是课堂教学的进展与他的设想风马牛不相及,于是,面对学生们的连蛛炮似的提问,老师课后——哭了
    这位教师的课堂经历并不复杂,然而他却无力应对。的确,这是一个让所有教师都颇感尴尬的教学事例。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真的到了该对自身进行彻底反思的时候了。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埋怨自己的学生思维不积极、发言不踊跃。可是,等到学生真正“动”起来了,等到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真的生成的时候,教师却又感到束手无策、力不从心,竟有了“哭”的经历。由此可见,新课程实施下的历史教师应该怎么当,已经成了一个亟待研究的现实性问题.
历史新课程在目标、功能、内容、结构、评价等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都需要历史教师在理解与接纳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不管新课程的理念有多先进,教师的理念不进步、水平不提高,历史教学就只能维持现状,原地踏步。可见,与新课程同行,历史教师任重而遭远;学习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历史教师责无旁贷。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水平就是新课程实施的水平,而评价的成败就是新课程实施的成败。特别是在教学领域,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一方面左右着教师的教学选择,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水平。毋庸讳言,过去那种“讲深讲透、一挖到底”的历史教学观和那种“知识至上、结构为先”的历史价值观,至今还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某些评价者的脑梅深处,这就必然会对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健康发展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就使新课程在我们的历史课堂内的实施力度大打折扣。由此而言,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理念的互融,评价改革的适度超前,就是促使历史教学改革驶入快车道的重要保障。
一、反思与重建: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新课程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但也更是一种挑战。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的、有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方式、方法被彻底打破,新的教学理沦、模式,方法、策略不断生成。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选择。任何事物都是在反思中不断前进,在以“人”为本位的教学领域,不管我[pages_luzhuba]们过去的经验多么宝贵,曾经的成果多么辉煌,都会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的发展而贬值和黯淡。所以,反思、重构就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挑战的首要选择。
    (—)重建教学理念
    一位临近退休的历史教师不无伤感的说:“教书教到白头,到头来只剩下两本书,一奉是教材,一本是教学参考书。”我们不能责怪这位老教师什么,他的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但却有着难解的困惑:教学就是教教材,学习就是学教参,对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课程观缺乏思考,更谈不上反思。新的历史课程要有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1.教学责任——由单纯知识技能传递到以情意为核心的三维目标的培育
多年来.历史教学被认为是枯燥、单调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历史教学过度强化学科结构化、体系化的历史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而忽视了包括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现等在内的情意目标的培育。因此,历史教师习惯上把历史教学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极大地封闭了历史教学的价值空间。这样,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背:教师问。学生答的“授一受”式教学便成为普遍选择。
    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依此全面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由于教学目标的完整.教师的历史教学责任便有了拓展,从而注定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体构建性学习过程,教师其责任在于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角色只能是学生&l[pages_luzhuba]squo;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与教材、媒体等一起构成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服务。
    这也是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质量观的基本体现。
 2.课程观点——由课程的1e动执行者到课程的构建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课堂是教育产生的地方,也是课程实践。验证不断生成的地方,对于课程来说,教师最有发言权,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之一。新的历史课程留出了大量的空间和余地,供教师自主开发。教师要建立课程主人的理念。教书、育人、开发课程三位一体,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重建知识结构
    毋庸讳言,在历史教师队伍里,我们有不少老师似乎显得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然而却仍掩盖不住其缺失文化深厚内涵的苍白之气。如是,在这样的教师经年累月的熏陶之下,一批批学生依然走不出那个“有知识但没文化”的怪圈!由是观之.不仅我们的学校亟须注入强劲的文化气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每一位历史教师尤其需要拥有一种文化的眼光,文化的涵养,文化的力量!在我看来,只有我们的教师首先成为真正·有文化”的人,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长为“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人创造厂文化,文化也创造了入,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是一种文化的传[pages_luzhuba]承、积累与不断引导创新的事业,但历史自身并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历史教师的不懈努力。正是从这个意义卜讲.历史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把经典的、优秀的、崭新的、先进的文化,转化为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并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落实下去。因此,作为教师.理应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教师,丽不仅仅是一个徒有单一知识或是徒具某种单一能力的教师。
    我们将历史教师大体上划分为这样三个层次——是“有知识”的教师;二是“有能力”的教师:三是“有文化”的教师。我认为,这是为人师的三种境界。伴随着新课程的召唤.历史教师必须成为“有文化”的教师.当然,“有文化”的教师是山“有知识”“有能力”而构成的.特别是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教师的文化素养的高低。
    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是金字塔式的.以大量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其中包含着由直接经验而构成的感性知识,人类的道德知识、规范知识等都对历史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构成历史教师知识结构主体的是扎实的历史课程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历史课程知识是教师教学的物质源泉,教育理论知识则是教师教学的智慧源泉。作为信息时代的历史教师,必须了解当今世界一些尖端水平的知识,这类知识不求精通,但是必须了解,能够随时为学生提供信息源。
    在这三类知识中,人文规范知识的丰富是一个教师文化底蕴深厚的标志,而先进的、不断更[pages_luzhuba]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则是教学水平的标志。由此可见,要做一名“有文化”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历史教师,应该以读书为前提,与经典结伴.提升个人修养。
 (三)重建能力结构
 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文化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体现在教学中。一般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无非指的是:备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学生辅导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常规性的教学能力。在新课程视野下,我们仅摘取历史教师的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做一述评:
1.捕捉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进行,是能够调控的,但是由于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中很容易突破教师的思维框架,生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观点或事件。此时,许多教师会慌乱,正如引言中例子所举的那位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另一种做法是不闻不问,任由学生发挥,教师仍以教案所设定的内容讲下去。这两种教学行为都暴露了教师捕捉教学信息的能力不强。
将捕捉教学信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来肯定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创新火花进发的地方,是教学理论产生的地方,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再现。本书第一章的“案例7”转述了一位教师灵活把握教学信息的教学过程:当一个淘气的小学生就老师针对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高潮部分而提出的·灵车渐渐地远去丁,这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不以为然地说出“玩完了”的冷漠自语时,老师既没有做出一般教师往往会表现出来的冲动的恼怒反应,也没有故作不知,回避或不予理会。而是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应错过的难得的唤醒学生情感世界的绝佳教育时机,因而立即果断调整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就此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场历史英雄人[pages_luzhuba]物精神世界的漫游:从·青山有幸埋忠骨”的抗金英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样;从“入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境界的对比,到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品格的释义与感悟……对这样一个似乎是“节外生枝”的课堂上的小插曲,她竟花费了足足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来加以解决.直到那名调皮的孩子终于真切地理解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贵品格,并饱含深情地说出“总理虽已殁,千载有余情”的感悟。在这里,学生认识上出现了明显的情感上的问题,但教师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事情当中的潜在教育价值,在其独具匠心的引导下,使其最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这种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信息)的能力,也即通常所说的教育机智。它“常常表现为历史教师敏感而及时地抓住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虽然幼稚,但具有创造倾向或智力价值的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引导,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
2.课程开发的能力
    如前所述,课程构建和开发是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新课程给予了学校教师极大的课程开发空间。课程开发能力是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由于历史课程本身应当包含巨大的信息量,然而,教材不能将其一一包容,在学生学习中,这些教材以外的材料同样具有教学价值;另一方面,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人文学科,校内外地[pages_luzhuba]方课程资源极为丰富,是开发校本课程,甚至班本课程的有效载体。因此,历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应当得到提高并强化。
    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①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②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③为学生提供反馈材料:④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⑤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⑥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课程开发还应当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主人。
二、创新与发展:历史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
    探讨课堂教学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良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支持和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评价方法及措施。伴随着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已经产生,但是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索并不多见,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建立在对历史学科教学理论,模式,策略的抽象概括基础上,从评价的基本理念到一级评价指标的确认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1.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当前的课堂评价仍建立在传统课堂教学观念之上,现在看来,已经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先来看一份某学校制定的历史课评估标准。
    某校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估标准

 项 目
     估 要 素
     值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制定并符合教材实际的教学目标、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充 分体现.完成任务
[pages_luzhuba]
   5
 
1.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得当.紧扣大纲和教材.杜绝随意性
    5
 
 教学内容
2.分析教材全面、深刻.传授知识科学、严谨.做到容量适中,难易适度
   15
3.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的救育因素.恰如其分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
 
I.教学环节安排合理,结构紧凑.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pages_luzhuba];   5
2.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一方面.教学方法要富于改革精神;另一方面,教学改革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切忌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10
 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要体现“敦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做到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课堂训练的有机结合。切忌满堂灌.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35分钟
 
   20
4.充分发挥教材的各项功能,正确熟练的运用教具、学具。鼓励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5
 
1.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亲切
   [pages_luzhuba]; 2
 教师素质
2.浯言精练,语速、浯音适中.普通话标准
    5
 
3.组织教学能力强.信息反馈及时.能灵活应变
    8分
4板书工整、清楚.设计有条理,大方,既能突出重点又简明扼要
    5
 
 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效率高.习题及澡堂训练数量、难度适中.符合教学目标.并能体现教材重点、难点
 
   10
[pages_luzhuba]

由这份评估标准,并结合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历史课堂评价存在的不足有这样几个方面:
    (1)过多地关注教师的作用,以教师行为作为观察的主体,看重的只是教师的教学技巧。语言、板书、内容安排等。
    (2)过多地关注外在因素,缺乏对问题内涵.特别是历史学科特点的把握。
    (3)评价观念滞后.目标的把握以及教学内容的处理不科学。
    (4)内容设计表面看来很全面,但实际操作却难以照顾到各个方面。更难以区分主次,把握要点。并且各项中有关联,这样,难以清晰地分项来评价教师。
    (5)此表适用于他评(专家.领导、同事评价).对于教师的自评和学生评价则没有多少参照价值。暴露了对评价主体的模糊认识.忽视了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多元化主体的共同作用。
    (6)此评价强调鉴定功能,对被评价者缺乏发展性的引领。
2.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这也是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观点: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又进一步确立[pages_luzhuba]了历史学科的具体评价理念。请看下面这份资料:
资料卡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1)基础性:表现在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历史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多种能力得到发展,非智力素质提高。
    (2)主体性: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能对学习对象有所选择,并进行优化组合;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善于寻求合作伙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学生够独立地思考与学习,敢于突破常规,有所超越,积极发展个性;学生
能积极地参与学习评价。
    (3)开放性:历史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结果的开放;教学设计的开放。
    (4)探究性: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对探究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善于运用多种手段,思维方式灵活;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有较强的独主意识,能认真对待自己的探究成果。
    (5)独创性:学生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等。
    (6)情感性: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感情的涌动。
    (?)发展性:学生[pages_luzhuba]获得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自我,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健康的连续性发展等。
    当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评价的立足点仍然以量化为主要形式.评价指标确定的课堂观察的对象是学生。
资料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1.自主参与
    ①学生主动参与目标或教学要求的提出和确定:①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③主动参与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广度,即参与的学生数量,二是深度,即学习者的积极性、热情、主动程度和参与的时间。
    2.有效互动
    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有效互动;②师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和沟通;③学生的共同探究、交流、讨论建立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做到积极主动,热情高,针对性强。
    3.经验构建
    ①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能就所学知识做出推断和预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解释有关问题和变式问题;②所谓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是指学生所能解决的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③对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要求[pages_luzhuba]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而有不同要求。
    4.情感体验
    ①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个性诸方面的差异,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和有区别地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②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没有受冷落的学生;③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与进步的体验;④学生主要在感悟体验中学习新知,获得发展;⑤学生提问、质疑的积极性高,批判精神,求异思维得到发展。
    5。反思能力
    ①反思能力是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课堂教学着重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当然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②反思是指对照教学目标或教学要求进行自我反馈、 自我检查,明确自己的差距和进步、成绩和经验,并进一步设计相应的对策和方法;③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堂课都有所体现,但每堂课都不可能有明显的提高。
    6.条件保障
    ①教师的讲授、指导、提问、能从学生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出发寻求和使用富有生命力的事例和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探究、发现和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还要求教师有效地鼓励、启发、指导和监控学生讨论和练习的过程,针对学生的困惑[pages_luzhuba]矛盾,提出学习材料和观察思考对象,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意向,线索、策略, 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概括提炼时进行矫正、深化和完善;②教师能给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质疑、展开想像和合作史流提供时间保障;③教学氛围宽松、和谐、民主;①教学空间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3.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
    在上述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历史课堂评价的操作指标和标准做了初步研究,构建起了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反映历史课堂教学价值的,为多元评价主体所使用的评价操作系统(如下表)。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