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各种材料学习体会

教师培训学习体会: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构筑教师美丽人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15 20:54:5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二是优选策略。优选教学策略做到“删繁就简”以及“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删繁就简”就是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的策略,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及学生发展实际,依据自己钻研教材的体会,教师对教材内容及难度进行分析,找准线索,抓住主要话题开展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强调要在学生现有学习基础上展开,既不能低于学生发展的水平,又不能把起点定得过高,保持应有的难度,让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学习,即“跳一跳能摘到。”

2、课堂教学做到目中有人

(一)梳理问题 分析思考――目中无人的课堂是无效的

聆听了杨玉东和王洁两教授课堂教学研究的讲座,我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影子,梳理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打靶捕捞现象。当课堂上学生的答问没有在老师预设的范围内时,一个劲儿的追问学生,一直问到理想答案为止。有的时候是捕捞,一个捞不着,两个,问五六个总归要捞着的,不停地问,这样一节课也就在繁琐的提问中过去了。想想这类现象中,我们老师课堂中关注的是什么?关注的是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是课堂环节的推进,是课堂流程的畅通无阻。学习过程中老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没有考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于是有了教师“认真备课写教案---循规蹈演教案”的课堂教学模式。

2、思维替代现象。一教师执教《两位数减两位数》,在第一节试讲课上,几名学生交流了自己的算法。这毕竟是少数极个别学生的想法,这些少数的个体学生思维替代了全体学生的思维,老师没有关注大多数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的发展。难怪经常看到课堂上仅有的几名学优生撑起门面,配合老师上完课。

3、知识演绎现象。在第二节重试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把八种计算方法梳理了一遍,交流不一样的方法,最后得出了八种计算方法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很重要,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只关注计算方法的结论呢?交流的学生对自己的方法会了,而其他学生的方法明白了吗?这样的课堂是封闭的,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获得什么?是知识?是方法?还是情感态度的提升?

(二)更新观念  反思课堂 ――学生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三节重建课上,老师尽可能地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在比较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从第一节课的“说出你的想法”到第二节课的“谁的方法不一样”,再到第三节的学生单向交流,到师生交流,再到多向交流;学生认知从点状到线状再到网状,互相启发碰撞,从而实现在深入思考中理解他人,在比较判断中思考,培养深入思维的习惯。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课堂观念发生变化,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更是发展了。

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得不让我想起那个因为老师抄错一个数字,结果课堂上师生全心投入,积极思考,用了七种方法也没算出来的数学课课例。在这节表面看起来糟糕的课上,学生习得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能力。学生持续地投入情感,保持兴趣,深入地体验,积极地探究,增长了智慧,我想这是最珍贵的。我想至于这道题答案是多少,并不重要。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进步,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从学会提问开始

我校早在几年前就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备课、课堂、评价中加大了力度,学生呈现出较好的思考状态,学生敢问、会问、乐问,课堂教学呈现生机勃勃景象。会提问就是会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既是思维的深化,更是创新的开始,学生在质疑解疑中超越自我。“疑是思之本,思是智之本。我们要引导带着问题深入探究。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课堂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问题意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找到症结 改进课堂――从关注学生生长开始

一节好的课,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一节好的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会是只留下浅浅痕迹的“滑翔课”,而是扎实的“扎根课”。我期待我的课堂有生长感,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课改并非喊口号,也非简单模仿,如果不认真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所谓的课改也只能是方法与形式的改革,如果丢失了“学生立场”,就是没有“灵魂”的改革。

我们马桥小学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转化为行动,把视线集中到“教师教的成分过重,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的问题上,从而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建构 “创境引题---先学后教---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主要植入“先学”和“展示”两个环节,我们想在课堂中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快乐自信地学习,积极健康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超越自我地学习,让领袖花儿在课堂上绽放光彩。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在变。“先学”环节中,学生在真学;“展示”环节中,学生思维、情感、表达,充分展现。学生充满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人人在思考,人人在进步,人人在自学,人人见收获,人人展现自我。这些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植入“小老师”,我们充分信任学生,把学生从台下推到台前,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而且把过去只属于教师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自己的“舞台”,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