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教案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7-27 10:19:46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启发中学雷英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军民大生产》并了解歌曲曲作者张寒晖。能用歌声表现歌曲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 能通过歌曲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重点:体会《军民大生产》中热烈的劳动场面和解放区军民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的组成和切分节奏。
教学拓展:
1、尝试用轮唱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推动歌曲热烈的场面。
2、对《杵歌》进行动作创编。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
教材分析:
1、《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为五声商调式,一段体结构。该曲健壮豪迈,整体性强,一气呵成。歌曲采用了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并填入体现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情景的歌词,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歌曲节奏坚定有力,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歌曲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这都增添了歌曲的动力感。全曲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1——4小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音调由高而低,跳跃下行,显得紧张而有力量。第二乐句(5——9小节)的前3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该曲的歌词极富劳动特色,如“嗬嗨”、“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衬词的使用,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第5段歌词中“一二三四”的队列口号声,更显得威武、雄壮。
 在这首五声调式歌曲中“#4”是一个经过性的特色音。缘于地域音乐风格,故不看做是六声调式。
《军民大生产》的背景资料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封锁。为克服困难,1942年底,共产党中央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至今,战士们当年开垦出的农田,仍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为了反映陕甘宁边区军民当时那种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1945年时任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的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成歌曲《边区十唱》,又叫《解放区十唱》。这首歌曲原来共十段歌词,采用一领一和的方式,歌词朗朗上口,气氛热烈,很快就成为陇东军民大生产中的劳动号子。不久这首歌曲传到陕甘宁边区,传到延安,传到各个根据地。1964年《边区十唱》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词精简为5段,并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作者简介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表演和编导。1929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年8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一生创作歌曲五十余首,大多自己作词。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练,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2、《杵歌》
《杵歌》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该曲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律,有优美动人,体现了高山族同胞勤奋、乐观、豪放的性格,并生动地展现了高山族同胞的生活风俗。
 歌曲由A、B两个长乐句组成,并紧紧围绕“羽”音展开进行。A句结束于6音,并且延续了3小节,使音乐和感情都相对归于平静,这与乐曲最后的长结束音形成一种呼应。B句中的开始小节(第14小节)的“6”与第一乐句结尾音“6”构成八度大跳,并通过“
“节奏的紧密性和强拍强位置上休止符的使用,加强了歌曲内容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此曲尽管没有实词、指向,但所表现的高山族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确是十分明确的。
《杵歌》背景介绍
  《杵歌》最初产生于劳动,是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高山族妇女在舂米劳动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当地,每逢收获季节的夜晚,男女青年常到各家去帮助舂米、磨谷。他们边劳动、边歌唱,并趁机挑选对象,倾诉恋情。这是姑娘们舂米时所唱的歌曲,磨谷的小伙子们也可以凑上去和唱。第一遍无含义,随后即兴编词唱出。由于此歌律动感行很强,之后发展为边歌边舞的劳动歌舞。高山族绝大部分居住在台湾东部山区及大陆东南沿海岛屿,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尼语系,有多种差别较大的方言。唱歌是高山族各族群文化生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凡举行仪式、耕作、打猎、锄草、恋爱、饮酒都要唱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
1、 从同学们最常见的劳动如扫地、擦玻璃等动作出发,让同学们伴随着《军民大生产》的伴奏音乐进行律动。
2、 让同学猜老师做的动作是哪种劳动?(锄头锄地、纺线线),并请同学们从歌曲中找到答案,并和老师一起伴随这音乐体验这首歌曲。
3、 揭示课题《军民大生产》
三、 新课学习
1、聆听思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学生回答:
师介绍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开荒的热烈场面。
2、思考: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吗?
作者简介:张寒晖,著名戏剧家、作曲家。代表作:《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简练,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3、聆听歌曲:体验、感受歌曲节拍及情绪。
4、再次聆听并思考:
A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衬词的使用)
B用什么演唱形式演唱?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生答:
师:总结这样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是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演唱特点。
思考:歌曲中领唱部分的旋律和合唱部分的旋律特点什么不同?
生答:
师总结:领唱部分突出旋律,众和部分旋律简单、突出节奏,这就是劳动号子最突出的特点。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