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校本课程

《走进对联•歇后语•谚语》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8-14 07:36:5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走进对联•歇后语•谚语》教学设计
东升镇兆龙小学精品校本课程之二
东升镇兆龙小学  温小玲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语言。”对联、歇后语、谚语在众多的文学艺术门类中是最能体现汉字神奇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及感兴趣的民俗文化。对联、歇后语、谚语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节课的设计是继承和发扬这一艺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地域人文精神。
   2.通过认识对联、歇后语、谚语的用途来培养学习对联、歇后语、谚语推敲语言的兴趣。
   3.了解对联、歇后语、谚语基本特点,并会运用。

【教学重点】
     品味对联、歇后语、谚语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对联、歇后语、谚语的相关资料,图片、音乐、文字等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位新朋友,大家想知道是谁吗?示课件1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谈话导入,学生非常好奇,老师到底带来哪三位朋友,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对联
  1.感受对联的用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恩爱乃植物,萌发生长开花结果
    婚恋贵同心,精诚团结播种育苗
    虽为毫发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侫臣
  2.发现对联的特点。
    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内容相关 上联末字仄,下联尾字平
【设计意图: 从春联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对联的用途,深入分析每句对联对联的基本特点。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感悟这样学到的知识会更深刻。同时了解了对联的最基本的特点也为写对联、用对联做准备。】
三、认识谚语、歇后语
    1.出示课件认识谚语和歇后语。
    2.了解谚语和歇后语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学习对联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分析、感悟,领悟谚语和歇后语的特点。】
四、智力大闯关
    1.第一关: 补充对联 。风拂千条柳  雨(   )万朵花 
 根据对联的特点,先自己填写,再与同学交流,比较一下谁的最好?
    2.第二关:掘宝藏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竹篮打水——一场空
     苍蝇飞进花丛中——装疯(蜂)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芝麻开花——节节高
     老鼠掉进水—— 时髦(湿毛)
    3.第三关:开火车说谚语
 比一比那个队说得好:有趣、常用、不重复,火车不出故障。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境中生情,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是写作的最好前提。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智力大闯关,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关于对联、歇后语、谚语的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底蕴。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外作业
    1.写一副对联送给你们的同学。(要求:内容必须与同学有关)
2.任选几条歇后语进行口头编写,要编得合理,最好能体现出歇后语幽默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作业,进行课堂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51La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